中班数学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迷宫树林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21-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中班数学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迷宫树林教案反思,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积极参与数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数数经验。
  3、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迷宫树林、五角星等。
  活动过程
  一、懒羊羊VS暖羊羊--探索发现新的数数方法
  1、鼓励幼儿看清楚,数正确,并比较多少。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
  2、观察并理解懒羊羊的数数方法,鼓励幼儿表述这种方法。
  3、数一数暖羊羊种的树。
  过渡语:发现了吗?这是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愿意试试用这种方法去数一数其它羊羊种的小树和小花吗?比一比谁种得多,谁种得少。
  二、喜羊羊VS沸羊羊、美羊羊VS村长--借助圈一圈、点一点,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比多少。
  1、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尝试圈出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个别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数数方法。
  3、分享并验证。
  小结语:刚才我们用了先圈出一部分,再接着这个数字一棵一棵数完全部,你们真厉害,学会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为自己鼓鼓掌。
  三、为迷宫树林贴标记--积极参与活动,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数的方法比较多少。
  1、村长觉得我们都非常厉害,想让我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重点关注:了解幼儿数数的方法,能否根据树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特征进行目测一部分并接着数。
  3、交流验证,明确树林迷宫的安全路线。
  四、游戏--穿越迷宫树林
  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的预设--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确定内容、制定目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幼儿数领域的目标之一: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了解中班幼儿书经验以后,我发现孩子们都能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数清10以内的物体,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但凡能数清出物体数量的,基本就能比出物体的多少。也就是说,其实比多少不是问题,关键如何是怎样数数大有学问。数数包括手口一致点数、封闭式数数(其实封闭式数数是特殊的手口一致数数)、目测数群、接着数等等方法。那么就目前中班孩子的数数经验,该如何提升和拓展呢?
  徐苗郎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详细介绍了中班幼儿应当习得的数数方法之一--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这一内容,往往是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幼儿较难自主发现和自主习得的经验。因此我决定就选择这一内容来预设本次活动。也很快制定了活动的主流目标: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能提高幼儿的目测能力,初步习得一种新的数数方法;另一方面是为幼儿初步形成按类数数、按群计数的意识,从而为大班学习数的组成、加法等做铺垫。
  我的体会:不要为选材而疯狂,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预设活动,手上有指南、心中有孩子,选材其实并不是问题。要把握住的应是活动的价值,而不应一味追求选材的亮点。
  二、活动中的组织--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去读懂孩子、反思教学。
  1、在操作中学习
  数活动中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习得数经验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次活动中第一次操作,是给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让幼儿圈一圈、数一数,这样的方式可以直观地支持幼儿先数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一方面支持了幼儿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幼儿的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看到,操作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孩子圈的方法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幼儿目测数群的视角是不同的。另外,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是有目的地圈的,他的圈,是基于目测基础上的。而能力弱的孩子,在今天第一次集体教学中,他的圈也许还是没有目的的,他的数数也还是会由于习惯而从1开始数的。这就是孩子的能力差异,教师不但要接受这样的差异,更是应思考如何回应这样的差异。
  有两种解决的途径:
  (1)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先行一步,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再来参与集体学习,确保他的集体学习更有效。
  (2)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在接下去的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关注。
  2、在分享中学习
  本次活动中,集中安排了两次幼儿的交流分享。是想让幼儿把自己的思维过程除了表征以外还能表达出来,也能让同伴得以分享。上来分享方法的孩子,其实我发现,有的孩子尽管前面操作的时候数过了,但是上来呢,还是会有些犹豫和等待的现象,说明孩子前面的数是没有意识去记忆的,所以上来以后呢,还得重新目测一次,能力强的孩子重新目测所用的时间少,而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发现他还需要一次新的探索,所以交流会显得有些拖沓。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通过集体交流分享的环节,给予更多的孩子上来介绍自己数数方法的机会,一方面,孩子锻炼了胆量,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倾听并分享来自同伴的不同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是基于操作以后的间接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