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中班音乐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14-0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论依据,实施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韵律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在韵律中玩游戏。

教学理论依据与实施策略: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认为的那样: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鲜明、美丽、有声有色和富有动态的歌、舞等最容易感兴趣、最容易理解接受。因此,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习到技能和本领。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由两段体组成,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连贯流畅。为了使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所以我用小老鼠出去做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让孩子自然融入音乐情境,通过角色更加深刻地体验音乐。

    二、利用故事帮助理解音乐内容。为了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我创编了绘本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三、图谱辅助了解音乐结构。借助形象的图谱,逐步引导幼儿了解乐曲的乐句分割及节奏特点,为学习提炼动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造性游戏引发高潮。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与想象。最后“猫先生”的加入,把原本比较平淡的游戏迅速推向高潮,使幼儿在紧张、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充分获得感官的愉悦和个性化的表现。

[NextPage]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泡泡糖会污染环境,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音乐、猫头饰

教学重点:
    学习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教学难点:
    能够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扮演小老鼠,一起出去做游戏好不好?(完整音乐)

上一篇:中班音乐教案:包饺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