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19-1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老师的手》教案吧。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