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19-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指纹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指纹教案吧。


   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自一张;   
  2.(教师)各种指纹放大图;   
  3.(教师)放大镜每人一个;   
  4.(教师)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相关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1.印指纹: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把放大镜发给孩子,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2.讲述故事:   
  听老师讲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比较自己的指纹和父母的指纹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和父母总是长得很像,被别人称作“亲子脸”。   
  幼:我奶奶说我长得和妈妈一模一样   
  幼:我鼻子长得像爸爸   
  幼:我眼睛长得像奶奶……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我乘机引导到: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可能长得像爸爸妈妈,可是我们的指纹也长得像爸爸妈妈吗?   
  孩子:有“亲子脸”,就有“亲子指纹”   
  孩子:不对,侦探片里面说,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的   
  教师:那大家把带来的爸爸妈妈的指纹图和自己的对比一下,看看谁说的对?   
  孩子们比较后一致得出结论,指纹和爸爸妈妈的没有一个一样。   
  [幼儿发挥] 老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只长得相像,但是还是有不像的地方,并不是真的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指纹也不是完全一样啊!可是我小姨生 的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样,声音一样,穿得一样,连动作都一样,他们的指纹也应该是一样的呀!(很多孩子都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这里刚好有一幅双胞胎的指纹,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一样。(出示指纹图)共同分析比较双胞胎的指纹,小结指纹的秘密。   
  教师给孩子们读一段文章,证明孩子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并让孩子们明确知道,任何人指纹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3.指纹特征:   
  出示一组关于指纹分类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几种类型指纹的特点;   
  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纹,并将其分类。   
  告诉大家,指纹的形状和每个人的性格等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不会因为谁的指纹长成什么样就证明他聪明与否,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观念。   
  4.自由讨论:   
  向孩子们展示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来的关于指纹的图片;   
  让孩子们自由讨论指纹都有什么作用;   
  幼:那幅图我认识,那是指纹锁,《007》里的邦德就用这种锁;   
  幼:我晚上看侦探片,里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纹破了案。   
  幼:还有医院,我们一出生,医生就给我们印了指纹,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抱错宝宝了   
  幼:在电脑和手机上装指纹锁,小偷就偷不了它们了,因为他偷了也没用……   
  老师总结指纹的用途。   
  5.延伸活动:动物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   
  在活动快结束时,有孩子提出了问题: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所以我们都有指纹,那么小猫小狗也有手,那它们也有指纹吗?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问。于是我临时增加了这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观察了幼儿园里饲养的几种小动物如小兔子等,并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布置了回家查资料的任务,明天大家再进行深入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持续探索的精神和动手调查研究的能力。   
  6.游戏:让孩子们分组玩儿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让小偷们留下指纹,小警察们根据指纹来抓小偷。   
  7.总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