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钱币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19-04-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班数学活动钱币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钱币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准备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 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