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懒惰虫和勤快人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这是大班主题懒惰虫和勤快人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活动目标:
1. 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并愉快的投入活动。
2. 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的进行表演。
3. 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 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磁带--《懒惰虫》
情境表演--懒惰虫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情境表演,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帧
(1)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2)提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我不是懒惰虫。”
(3)提问:“懒惰虫的手脚、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儿歌的后半部分。
(1)讨论:“你们不是懒惰虫,那是什么人?为什么?”。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3)提问:“你们会做什么劳动?”,讨论后教师与幼儿边表演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的后半部分。
(4)启发幼儿用愉快的情绪表演儿歌后半部分并加入自己劳动的句子。如:“我会拖地板、我会拖地板,我经常拖地板。”
4、帮助懒惰虫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读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附儿歌:懒惰虫和勤快人
你是懒惰虫, 你是懒惰虫, 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 你的脚也痛, 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 我是勤快人, 我全身都是劲。
我的手有劲, 我的脚有劲, 我天天在劳动 。
我会……, 我会……, 我经常……。
活动反思:
1.本节课的目标中目标一达成得比较好,幼儿都能够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而目标二完成得还不够。相比较而言,唱得多动得少了一些,在音乐课也同样要注重动静交替。
2.练声环节的有机整合,今天的练声只是单纯的以师幼问好的形式练了下声,其实应该更加注重音乐元素的结合,让练声也为今天的音乐课做铺垫,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选择上学期学过的《鱼儿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这样在练声中就让幼儿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多多思考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问幼儿为什么勤快人要唱得快懒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儿不是能够很好的理解。
4.本节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够大胆的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幼儿只是简单的创编出了歌词中的动作,应该充分发散幼儿的思维,一起来表演勤快人还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懒惰人可以翘着二郎腿什么都不做等等。这样歌曲的情景性更强,也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美感。
5.图谱的有效运用。在环节四中根据幼儿的回答一张张的出示了图谱,每一张图谱都是一句歌词,幼儿在说说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记忆了歌词内容。在老师的范唱后,幼儿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蹦蹦跳跳不怕冷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蹦蹦跳跳不怕冷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围绕冬天不怕冷的话题谈话并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认读汉字‘左’、‘右’及其意义,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蹦蹦跳跳不怕冷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美丽的桥教案》: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桥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欣赏了解各种各样的桥,知道桥的特征及用途。感受桥的设计美,尝试用不同方式,设计、绘画、具有不同风格的桥,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美丽的桥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我最喜欢的动物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我最喜欢的动物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能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体验用不同形式表现动物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我最喜欢的动物教案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