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大班健康优质课:变洞洞
大班健康教案大班健康活动变洞洞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反思等内容,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大班健康优质课变洞洞教案吧。
幼儿园中大班健康优质课:变洞洞
活动目标
1、体验在变洞洞游戏中的乐趣,愿意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围集”的概念,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3、能主动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玩洞洞的游戏。
活动准备
l、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球15个左右、音乐碟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教师用身体各部位变大象,变茶壶……
(2)教师用手掌变出一个洞洞,引导幼儿思考:这像什么?(水杯、望远镜)引导幼儿说这是一个小洞洞。
(3)请幼儿寻找身体上有哪些洞洞。(鼻孔、肚脐、耳孔)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变洞洞。
(5)教师与幼儿交换角色,幼儿发令。教师变出没有封闭的洞洞。引导幼儿理解“围集”的概念,教师提问:为什么老师变出来的不是洞洞?
2、变洞洞游戏
(1)男女幼儿分组变洞洞。教师:看谁的洞洞最结实,可以让好朋友的报纸球钻过去。
(2)请小朋友想办法,变出大一些的洞洞,让你的好朋友钻过去。
(3)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4)教师钻过的“洞洞”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3、延伸活动
大家试一试,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墙壁、桌子、板凳)
反思
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这个活动的重点之一,我设计了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的导入游戏“变魔术”,将每一次探索和难度的提升渗透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中;而掌握洞的正确概念,并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这个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我借助的则是让小小报纸球穿过的游戏。在实际施教过程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孩子认知水平的不同.相同的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变魔术。在甘南,40名大班孩子不太习惯地坐在地上,我让孩子们玩手指变魔术的游戏时,有部分孩子没有领会要把小手拿出来,我马上“变”出了大拇指,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互相用拇指点点头,于是孩子们的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在西宁,20名中班孩子随意坐成一圈,一听说我要变魔术了,高兴地模仿着我的动作,一会儿变成大水壶。一会儿变成小狐狸。
环节二:找洞洞。在甘南,我请孩子们在自己身体上寻找洞洞,孩子们找到了身体上的各种洞:眼睛、嘴巴、肚脐、鼻孔、手指变成的洞等,我马上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两手张开,请孩子们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为什么这不是一个洞;在西宁,孩子们找了很久,兴趣依然非常高涨,耳朵、嘴巴、眼睛、肚脐,还有的孩子指着自己的衣服口袋说:“这里有个大洞!”
环节三:变洞洞。在甘南,当我发现一个孩子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和别人变得不一样时,马上招呼其他幼儿来看看他是怎么变的,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将手臂放在耳边变出了洞。我在旁边不断地提醒:动动你的小脑筋.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吗?有一个孩子用双手交叉变成了洞,我马上朝他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他的腿.说:“你能再试试吗?”孩子马上心领神会,用脚变出了洞洞。在西宁,在我们讨论到变出不一样的方法时.我注意让孩子示范的机会多一些.不再只示范一位孩子的动作,每当看到一名孩子用身体的各部位变化有所不同时,马上表扬,这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小纸球穿过了。
环节四:玩洞洞。在甘南,孩子们变出了洞洞,都等着我用纸球来“检验”洞洞是否结实.我赶紧请孩子们分成两组,男孩子和女孩子面对面,当一组变洞洞的时候另一组就把手中的报纸球从洞洞里扔过去,我做过示范后孩子们就非常投入地玩了起来;在西宁,该分组了,可孩子们仍然对不同的造型兴趣不减,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互相玩扔报纸球的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和个别指导。
在两次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设计层层递进,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与老师配合默契。随着教师预设情景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由游离于目标之外到对活动本身产生较高的兴趣,从不熟悉老师到愿意和老师一同想各种办法,贯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一再强调的让幼儿在自由探索、相互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这个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体会一:互动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孩子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愿意展示自己的动作。在环节一中,甘南的孩子对席地而坐的方式不太适应,影响到了活动的引入环节,所以我利用手指互相打招呼的游戏与每一位孩子亲近,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尽快投入到接下来的手指变洞洞的环节。
体会二:只有当学习者自己觉得学习活动是有意义、有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才是统一的,才会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动,所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非常重要。在环节二中,甘南的活动对象是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这种简单问题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提高要求,让孩子们“蹦一蹦”才能达到:而西宁的中班孩子对自我和他人的身体还有很大兴趣,所以这一活动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体会三:虽然地域不同,生活环境有差距,但孩子们都有着极强的接受 能力,而孩子们良好的思考、探索习惯。不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包家庭、教育机构及教师的共同配合。这两地的孩子让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对孩子探索性的培养有多么重要,那珍贵的小小智慧之火是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需要给予孩子自我思考、互相讨论的时间。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误,或过多地去干预。
体会四: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在环节四中,我对两地孩子分组的处理是不同的:甘南的大班孩子平时分组活动不多,他们对竞赛项目特别感兴趣。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比赛――“看谁投得准”的游戏活动;而我在与西宁的老师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班孩子平时活动就是分组,所以对自己组队进行自主活动很熟悉,我的处理更多的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作为一名观察者,让孩子在前。
点评1
这个活动最大的看点是整个活动体现了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动作发展的递进,手指一手臂一四肢躯干一多人的肢体配合,幼儿在洞由小变大的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和发现的趣味性;难度的不断递进,个体自己变一两人互动一多人变大洞一借助周围其他环境中材料变洞洞,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兴趣点的不断递进,幼儿从不理解游戏的意图一渐渐深入游戏一模仿教师活动一自由创造小洞一兴趣盎然地投入不断的探索中,教师生动的趣味性语言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幼儿,师幼间形成了默契的配合。
活动中,教师也采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对幼儿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培养方面:在一个变洞一个投纸球的两人互动活动中,投的幼儿注意力必须处在高度的集中状态才能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洞投进去,而变洞的幼儿只有快速投入地思考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身体中可“围集”的地方。这个游戏在最大程度上让幼儿投入到了思考、应变的活动状态中,幼儿在应变中体验着变化所带来的乐趣。此外。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及时发现幼在变洞洞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举起双臂是洞吗,让幼儿在分析是不是洞洞的过程中,巩固了“围集”的概念,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个活动中,教师高度投入和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幼儿,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整个活动可以说是快乐的、有趣的、让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肢体运动活动。
略有不足的是,教师在施教活动中有些急促,应再放慢一些速度,提问后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语速再慢一些、柔一些,心再静一些,可能整个活动会更稳一些。
点评2
这个活动目标制定比较全面,从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制定了目标,符合幼儿的实际;从选材上,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对活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与每个孩子进行交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好,在活动广度上,教师也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在孩子与教师的讨论中,孩子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发表个人见解,体现了活动活跃和有序,师生、生生的交流也是非常平等的;活动中,当个别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能自然地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活动变得有序,把这些孩子又集中到教师的视野。
我个人认为。活动的深度可再加强一些。应充分发挥孩子身体各部位动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想像潜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