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动怎么办教案反思

大班健康教案
首页 > 教师 > 幼儿教育/2019-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班健康活动怎么办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怎么办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   x x  xx x  )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我的全身都舒服。

  活动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