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优质课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这是小班数学优质课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按一定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图形妈妈、图形宝宝卡片;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卡片,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出示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宝宝,今天,我要带宝宝们去游乐场玩,我要先请我的宝宝们过来排队。”“看,圆宝宝,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先是1个圆宝宝,再是1个三角宝宝这样排,它们是有规律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过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规律。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小结:它们也是有规律的,也是1个三角宝宝,再是1个方宝宝这样排队的。
(3)“小朋友想一想图形宝宝还可以怎样排队?”(引导提示幼儿:一个圆宝宝,再一个方宝宝,或2个圆宝宝,再2个三角宝宝。)
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图形妈妈带着图形宝宝来到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上了滑滑梯,还有的荡起了摇船。他们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可真着急呀,她想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排队,好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操作。
3、图形宝宝们都会排队,小朋友们会不会排队呀?你们是怎么排的?(本文.来源:.教案网)(引导幼儿一个男孩,再到一个女孩或一个站,再到一个蹲。)
4、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她送给小朋友们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要?“礼物就装在这些篮子里,图形妈妈说请小朋友帮篮子排排队以后才能拿到这些礼物,你们说,应该怎么排呢?”(出示不同颜色装有珠子的篮子,请幼儿给篮子按照一定规律排队)。
5、结束游戏“穿项链”,巩固所学内容。
(1)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珠子串到线上,看谁串得又快又好。
(2)教师指导没按规律串的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串珠。
教学反思
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游戏,我感到很高兴。孩子们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串珠,说明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已经达到。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与幼儿一起做了一个手指游戏,借此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集中过来,然后再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以故事情境导入,请幼儿说说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即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请幼儿也学图形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排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表扬幼儿,幼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起来。
但我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再是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尽量做到最好,做到意简言骇,尽量给幼儿足够多的操作机会。
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苹果全家福》:小班数学活动苹果全家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能区分颜色和大小,有初步的大小概念,知道家有几口,感受家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班数学苹果全家福教案吧。
《小班数学教案:摸奖(做标记)》:小班数学活动摸奖(做标记)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能用标记记录图形的颜色和大小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班数学摸奖(做标记)教案吧。
《小班数学教案:一颗纽扣》:小班数学活动一颗纽扣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尝试按照纽扣的多个特征进行匹配,促进幼儿多角度思维的发展。初步懂得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感受物归原主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一颗纽扣教案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