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齐文华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