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学札记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也使数学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大胆问。一开始,我就用情境切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间时,小朋友都喜欢到哪里活动?”然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从这幅《操场上》的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当孩子们回答:“我从图上知道了男生有8人,女生有2人”时,我紧接着引导:“根据这两个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让其他的小朋友解决呢?”有学生说:“一共有多少人在操场上?”也有学生回答道:“男生多还是女生多?”还有学生问:“穿蓝衣服的有几人?穿绿衣服的有多少人?”……对于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始终没有能提出来。我心里好生着急。但是看到孩子们迷茫的眼神我知道着急也是没有用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男生,三角代替女生,让学生摆学具,并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的摆。这是我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开导:“你能提出和刚才不一样的问题了吗?”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摆放、观察,“圆比三角多几个?三角比圆少几个?”的问题已经在学生的脑袋里应运而生了。接着再回到情景主题图,学生一下就能提出有关男生与女生比较的问题了。到了这一步,我并没有满足,停止不前,而是趁热打铁。“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比多比少的问题呢?”学生们兴趣盎然:“我6岁,姐姐8岁,我比姐姐少几岁?”“我有5支铅笔,××有3支,我比他多几支?”“我家养有7条红金鱼和3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在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中,我会心的笑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悟到了老师的教学艺术的价值——不是给“鱼”,而是授“渔”。虽然只是多了“三点水”,可是这“三点水”却可以改变这一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教师也要学会容忍学生的不会,相信学生,灵活把握课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启示,学生会成功的,这种成功要远远比我们老师包办代替来得喜悦,来得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