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札记


  一、案例背景:
    今天,我们班内特别热闹,二十几位小朋友三、五成群地围坐几堆,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带给他们的花生,在“毕剥毕剥”的咀嚼声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新课——《小松鼠找花生》。花生吃完了,课文中也给小朋友留下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松鼠每天到花生地去看花生,但是等到花生的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这帮小家伙可有自己的看法,这不,我们班内的“解题大王”就率先举起了手,见我允许,他毫不顾忌地站了起来,在同伴们敬佩的眼光下,大声地说:“小松鼠这么贪吃,我如果是花生,也不结果子给他吃……他应该叫小伙伴一起来等,花生就会结果子了,这样大家都能吃到花生了……”说完,他咂咂嘴巴,洋洋得意地坐下了。
  “不对!”没等这群小家伙回过神,我们班里的“机灵鬼”就反驳起来,“花生又没有眼睛的啰,怎么知道小松鼠很贪吃……”一石激起千层浪,班内举起的小手更多了。
  “可能……可能……花生给鼹鼠偷摘了吧!”小杭妮怯怯地说。(还挺保守,竟会用“可能”两字)
  “可能花生开了花,没结果,我们家的梨树去年也开花的,花很多的,但只有结了几个果子”(还蛮有条理的,学会用生活中的事比较了)
  “花生被虫子咬掉了。”一位女孩子站起来,很肯定地说。我问她,为什么,她顺势拿起书本,对着大家说:“你们快看呀!书上有一张图画,花生的叶子不是被虫子吃过了吗?一定是虫子吃完了花生,没吃饱,就吃叶子了。”他停了停,喘了口气,又继续说:“小松鼠太笨了,他要给花生打药水的呀!”然后他学着电视里喷“雷达去蚊剂”的广告,口中念念有词:“扑哧,扑哧,雷达,蚊子死光光……”(好小子,她“知道”的挺多,居然用“雷达”来杀害虫)
  我真是领教了他们想象力的丰富。
  终于,我们班内的“小博士”汪骐出马了,他平时言语不多,举手更少,但命中率高,看看这次说些什么?“哈哈,你们都错了……花生开着花,花开完了,我们都看不见果子的,它的果子是长在地底下的……”小朋友们都很惊异,相互看看,不作声,我便顺势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见的。”(小小年纪,竟然会读《十万个为什么》,不简单,虽然把花生说成果子是不确切的,但这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小朋友们还是将信将疑,我表扬了汪骐,夸他懂得的知识多,大家才一起鼓起掌来。“原来是这样的呀!”这群小家伙都明白了,原来花生没被偷走,也没被虫吃掉,而是长在了土底下。
  “那小鼹鼠怎么知道,花生会结果子的呀!他和汪骐一样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吗?”
  大家都笑了起来,“鼹鼠是怎么知道,花生会结果子的呢?老师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作回家作业,你们可以去查书本,问爸爸妈妈,还有……”没等我说完,汪骐马上接口:“也可以上网找……”(嘿!现在的小孩不得了,豆大的一点也知道上网找资料)

  注:以上学生的语言,部分经过教师整理

  二、教后所想:
  现在的学生,不能小看。这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的想法不乏幼稚,甚至可笑,但这正是孩子的世界观,生活观;是我们成人所无法感受到的。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孩子接触的外延也不断地扩大,他们知道的很多,包括:开花后会结果(虽然花生结的不是果),用杀虫剂治虫害,上网……,这些知识都是来自于平时生活所见、所闻。
  通过新教材的课,我也体会到许多,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浓郁的生活化气息,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与一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本课,让学生知道“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下”的常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教材中选取了大量具有生活化的,来自生活的故事、儿歌等,旨在通过学文,渗透一种生活意识和生活情感,培养一种生活技能。
  说穿了一点,语文教学回归的本身,就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