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理解
一、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多重含义。(文本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长春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1板块《在冬天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程宏明。程宏明196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做教师工作至退休。工作时他是业余儿歌作者,退休后成为“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几十年来,已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儿歌一千三百多首,并出版多部儿童诗歌专集,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痴迷于儿歌创作,从孩子们身上获得创作灵感,写出儿歌又把欢乐、智慧、知识送给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
这首儿歌是他的童谣精品,自1985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25年了。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作为一名读者,潜心品读本文,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还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它们用什么作画?”;“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等问题,同时掌握本文的生字。
本文要求认识画、群、鸡、枫、牙、笔、几、步、为、什、参、加12个生字,会写画、枫、牙、几、为、什6个生字,掌握笔画“横折弯钩”和“为”的笔顺及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说一说三个课后习题。练习题中进一步体现了本册教材注重读写分开,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细心品读,真诚感悟。(教育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并通过生动的语言,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这篇儿歌重点承载着识字任务,而且属于典型的随文识字,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引领学生识字。
三、历经数年、经久不衰。(地位作用)
从板块整合的角度来看,本文是第十一板块《在冬天里》的一篇课文。本板块的课文都是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儿歌和古诗,篇篇充满儿童情趣。《雪地里的小画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起来琅琅上口。本文历经25年,被选入了韩国、东南亚等多国的语文课本中,足见它的重要地位。
四、制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一个笔画“横折弯钩”。掌握“为”的笔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随文识字
教学难点:通过小动物作画,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
五、读中识、识中悟。(方法策略)
本课从随文识字入手。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要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识字心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越是在低年级,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识字学习的一条重要的规律。生字要注意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
教学生字时还要注意读写分开。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对汉字表象记忆的基础上记忆字形,体会字义。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如字族识字、结构归类、形声字归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又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阅读本文时第四句是教学的重、难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对于这部分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学生想下了一夜雪,早晨起来,先用脚踩一下厚厚的白雪,再用手按一下,你会看到什么?学生想后再读课文。这时学生就能很快理解,是因为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再通过课件演示,加强理解。
文中第六、七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在这里进行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让学生课前收集,然后带来展示。这样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小熊、蛇、刺猬等动物也要冬眠,那把这些动物放在儿歌里行吗?进行儿歌创编,有的学生把最后两句改成了“小熊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洞里睡着啦。”改成“小熊”,岂不更好?因为青蛙与“邻兽类”的鸡、狗、鸭、马放在一起不够般配,难成类比。若再把“洞”前加个“树”字,这样以小熊为代表的“冬眠”动物的缺席,更加意境鲜明、切合实际、耐人寻味!
指导这两句的朗读时要抓住“?”和“。”,“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它躲在洞里睡着啦。”为什么没用“!”,如果用“!”你会怎样读,对比一下哪个更好。让学生体会作者让读者在读时要轻声读,不要打扰小青蛙的美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