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蛋》片断赏析


  教例《两只鸟蛋》第三小节: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
    连忙走到树边,
    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片断:

  师:“我”是怎么还鸟蛋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读了以后,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一演。
  (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指名表演。)
  评价:
  师:他演得好不好?
  生1:他用两只手捧着鸟蛋,连走路也看着鸟蛋,好像怕鸟蛋摔碎了,这儿演得很好。
  生2:他捧着鸟蛋,手都不敢动,很小心的样子,我觉得很好。
  生3:我觉得他把鸟蛋放回鸟窝是慢慢地、轻轻地,很小心。
  生4:我觉得他演得不好,他走得很快,应该走慢一点。
  (这突如其来的反对意见令同学们都呆住了,许久才有人反应过来。)
  生5:不对,书上用了“连忙”这个词,应该走快一点。
  生4:那是书上错了,走得快容易把鸟蛋摔碎,还是“慢慢地”好。
  (此时,教室里开始嘈杂一片,同学们争论起来。)
  师:你们说得都挺有道理的,那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合适,快到书上找一找“证据”吧,看看你能不能说服大家。
  (生自读课文。)
  生1:我觉得还是快合适,书上写着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生2:对,鸟妈妈很焦急,要快点把鸟蛋还回去。
  生3:鸟妈妈回来,找不到鸟蛋,一定急得到处找。
  师:是呀,找不到孩子的妈妈那是多么的着急、痛苦。
  生4:快的同时也要当心鸟蛋,别摔碎了,那样,鸟妈妈就更痛苦了。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本段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文字内容浅显易懂,不必作多大的分析,学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安排让学生自读、表演、评价,从而感悟“我”还鸟蛋时的小心翼翼。从学生的表演及前几位学生的评价可以看出来,学生对这一意蕴感悟至深,这才有了对“赶快”还是“慢慢地”的争论,当时课堂上气氛很热烈,就像辩论赛一样,正、反两方都认为自己理由充足,企图说服对方,虽然正方同学们的争论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因为书上用了“赶快”,所以快合适。此时,我没有急于评论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引导学生读全文,自己从文中找依据,学生经过重新阅读文本,从心底里体会到快点还回鸟蛋,别让鸟妈妈着急更合适,从而感悟到文本更深的人文精神。文本是死的,但它在经过学生的接受、反思、批判后,最后得到深刻的理解,此时的文本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此时的文本就具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