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