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材中儿歌的“韵”“节”“趣”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节奏本是音乐方面的概念,它是音乐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是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我们去读儿歌,就会发现,许多儿歌都有这样的“规律性的”“循环重复”,使儿歌呈现出律动的节奏美感。如,10课《比尾巴》:

 

第一小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第三小节: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第二小节: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第四小节: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在上面儿歌中,“谁的尾巴”“尾巴”作为重复的部分不断循环出现,构成了规律性的节拍,读起来像在唱歌一般,故有明快的节奏感。

 

音乐常识告诉我们,唱歌有节奏能产生音乐美感。同样的道理,儿歌出现有规律的某些“节拍”,也会产生悦耳动听的节奏美感。如9课:“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中不断重复出现“影子在”这个部分,每个句子字数又相同,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其实,这种有规律的回环呈现,不仅产生节奏美感,还对儿童识字大有好处。它不断地重复出现某些字词,便于儿童在同一首儿歌里与那些字词多次见面,所以能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识字机会,有利于他们识字和巩固。比如,上面《影子》的四个短语共16个字,但是“影子在”这三个字就重复呈现过四次,学生就与这三个字认读过四次;剩余的字依次变换为“前、后、左、右”四字,也有顺序有规律,因而识字变得更轻松。

 

3.趣。

 

“趣”指童趣。

 

本来,儿歌有“韵”既包括“押韵”,也包括“情韵”。这个“情韵”主要指儿歌在浅显文字中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如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动物的脚印就能踩出画,这对于孩子来说会是多么有趣呀;拼音部分的“复习三”中的《拼一拼》“三个圈圈,三条直线”,就能“拼出小鸭,嘴巴扁扁。拼出小兔,尾巴短短”,对儿童也是蛮有情趣的事。

 

二、儿歌的教学处理

 

一年级上册安排这么多的儿歌,我们应该领会编者的意图,利用儿歌的特点,发挥儿歌的功能,为识字和阅读服务。

 

1.利用儿歌有韵有节的特点,捕捉住儿歌的节点和韵脚,或读或唱,让儿童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左,

 

影子在后, 影子在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