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相比较传统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原来的识字课也已发展成目前的识字读文课了。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不该寻求一个固定的模式,把每篇识字课的课时目标、教学环节都定得死死的。我们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开拓者,挖掘者,应该灵活运用教科书,根据课文特点,妥善处理每篇课文,使书本成为我们的藏宝图。我们的作用是精心设计寻宝路径,引领孩子寻得宝藏。所以,我不太赞成中石老师说的把这堂课作为引路课,研究好了就按这个思路走下去,这启不是走回老路去了吗?
接着我想谈的,是课堂教学“实”与“活”的问题。上了将近两个月的课,我时常为这“实”与“活”困惑。
1.新课程讲究活动中学,学中体验。我曾错误的理解为用游戏贯穿课堂。在课堂上,游戏偏多,使学生的精力都指向游戏,不但费时,也学不扎实。现在我尝试,算准学生在课堂中的疲倦期,安排相应的小游戏,效果不错。
例如学完ai的读音和拼读时,课堂正好过了15分钟(前面还有复习),这时孩子的听课效率会明显下降,继续学习ei,效果就要打折扣。我请孩子拼读xiaobaitu,并在教室里模仿小白兔跳一跳,演一演,孩子的兴趣就上来了。又如学习完拼音第12课的“左”“右”两个字,我请学生做“是非”的拍手游戏(我指着“左”,他们就在右边拍手,或反之)他们也很投入。
这些小游戏在课堂中或许只占一两分钟,但运用恰当,能使整堂课蓬碧生辉。相反,为了巩固生字,连续设计几个游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上并不实际,而且玩多了,孩子可能会出现负面心理──课堂上只等待做游戏,而不思其他方式的学习。中石老师的课既然是引路课,我认为,游戏的设计还应该贴近日常教学为好。
2.新课程对识字的要求是读准音,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认识。中石老师的这课教案,在教学层次上条理清楚,步骤明确,让学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值得我学习。我整理了他的识字主干线,大致分为以下步骤:借助图片识字──隐去图片识字──借助拼音识字,同学互相帮助识字──赛读巩固──归类
我思考着,能否将“借助拼音识字”放到最前面,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就是用来帮助识字的,我们是否可以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识字的习惯。这样,他们就能独立学习生字,阅读课外书了。其次,为了能达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复现的要求,中石老师能否考虑增加“把词语打乱,单独识记”这一步骤,避免学生出现只能在词语中认识这个字,而不能在其他词语句子中复现的现象。
中石:高山流水老师说得很对,感触也很深,尤其是第一年开始实验版本的教学,几乎没有了自信,最初也找不到方向,能够与你们结识,并且互相交流,感觉收获多多。尤其是合理的实用教材,得到了启迪。
就像高山流水老师说的是,这节课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就在试讲之后,也在反思自己,然后完全推翻了自己原来的教案,重新备课,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减少了游戏的环节,加入了写字的指导。
引路课,嘻嘻,不是引导着老师们这样讲,其实就是引出一节课,让老师们都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分享自己识字教学的收获,交流自己的识字经验。有时候,一节引路课,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们批的体无完肤,在批判的过程中,收获也很大,这就需要讲课的老师有很大的勇气迎接各种不同的声音。
这节课讲完了,我的收获也很大,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尤其是看完了实况录像,找到了自己的很多的不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