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我们也要上得精彩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师:因为有了阳光,自然界的万物都有了生机,变得美丽了。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阳光跳进我的家,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读出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
师:捉一点阳光放到你的书包里,放进你的被窝里?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阳光是大家的。
生:没有了阳光,我们就会感觉很冷。
生:没有阳光,黑呼呼的。
生:有阳光我们次身体健康。
师:是呀,没有阳光,不能分清白天和黑夜,小朋友长不高。
师:谁来说说阳光为什么像金子?
总结:人人都喜欢阳光,它给人们带来健康,带来温暖,带来快乐。
评析: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很难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般都要二到三课时。大致经历“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重点探寻——总结全文——领悟表达——拓展延伸”的过程。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课时的重点、难点或突破点。于是,我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一般我们的家常课,特别是低年级的第一课时,常是识字教学,读通文本,了解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的重要目标是品味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等。第一课时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感知文本的关键时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起点……
在这节课中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到了讲读中。试想一下,第一课时已经讲完了课文,第二课时干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哪里可以改进?我以为在初读阶段。
在初读阶段,教师只重视了生字词语的认读,忽视了读通全文,读顺句子,急急地进入精读环节。虽说第一课时的划分是人为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操作,但《阳光》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自拼音教学结束后第二单元的课文,应该说学生接触阅读教学还不多,教师更应担负起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任务。第一课时初读文本过程中我们就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样的目标。我以为,第一课时可以不墨守陈规,可以有变式,但应该有扎实的初读过程,切不可解决了生字词语就匆匆让学生进入理解感悟。如果一个孩子连课文都读不通,何来理解、感悟、拓展?怎会和教师有共鸣?第一课时也不要早早强占第二课时的精彩,应该引发学生细读的欲望。
一、以读为本,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所以这个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