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熊宁宁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编写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队伍中的编外人员,尝试着执教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我把自己在温州听课时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看看能不能给语文老师们一点启发。

 

从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三个大的教学环节非常清楚,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十分明确。

 

第一个环节:识字、学词、学句。

 

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言环境”的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掌握的识字方法来识字,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与运用,如偏旁加独体字识记法,“姑娘”,“女”字旁+独体字“古”、“良”识记;“蚜”,“虫”字旁+独体字“牙”识记;“治”,“氵”旁+独体字“台”识记;形近字比较识记法,如“斑”字与“班”字识记。既体现了学生自主识记,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字。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如“目”字旁的字“眼睛”、“睡眠”;“氵”旁的字“洗”、“涵”、“河”以及“治”字组成的词语“医治”、“治疗”等。

 

对学生识字后是不是真的会认了、巩固了,舍得花时间,不是走过场,并在学生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如谜语导入并借助多媒体件认识棉花开花时和收摘时和样子;出示蚜虫、啄木鸟、七星瓢虫等图片,认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

 

第二个环节:以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题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语言。

 

师问:“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样做达到了两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有利于从一年级开始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读后初步交流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多媒体出示:

 

棉花姑娘盼望有个医生来给她治病。

 

她先请 给她治病,

 

接着请 给她治病,

 

然后请给她治病,

 

最后,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教学论强调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往往过度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用多媒体出示填空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时间先后顺序的表达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后,用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图片展示,并通过想象,弄清:燕子→空中;啄木鸟→树干;青蛙→田里;七星瓢虫→ 蚜虫,这些动物的习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了科普类课文的教学目标,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科普知识。这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对于科普类题材课文中的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讲得太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所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往往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所以,教学科普类题材的课文应注意:一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适度,对知识的把握,应是“粗知”、“知其然”,无须让小学生“知其所以然”;二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适时,在时机的选择上,要因文而异;三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激趣,由于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不像学习其他课文那样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自身特点,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例如,采取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所要介绍的事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