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画≠看图识字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字与画”是课程改革实验用书第一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人教版九义教材中它是以“看图读拼音识字”的形式出现的。
不可否认,无论是“字与画”还是“看图读拼音识字”其教学目的都是识字。然而它们的识字途径却大相径庭。“看图读拼音识字”的途径是:看图──读拼音──识字。笔者认为,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年看,“看图读拼音识字”的设计倾向于知识传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的“重结果轻过程”。因为无论是看图也好,读拼音也好都是为了达到“识字”这个目的,只要学生把字认了,图与拼音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字与画”的设计意图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它也是为了达到“识字”这个目的。但结合《课程标准》来理解,你就不难发现,其设计意图不仅仅是注重“识字”这个结果,还包含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在内的诸多因素。
“字与画”顾名思义就是说字与画之间有联系。一个“与”字,就明确地提示我们,教学这课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图画来认识几个字,还要在“与”字上下功夫。换言之,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出“字”与“画”之间的联系。即: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和字形结构来思考画与字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再通过画与字的联系来建立字的概念(包括读音);与此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由画到字的各个变化环节来感受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再通过汉字演变过程来感悟汉语文化的神奇和邃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这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想象力的培养,有学习方法的渗透,有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思维在形象的画面与象形的文字之间游历的时候,那种像与不像,似与不似的形象感知所激发出的好奇心、新鲜感必将升华为一种兴趣、一种求知欲。这种兴趣和求知欲又必定会发酵成一种催化剂,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字与画”的设计既注重了教学结果又注重了教学过程。这就是“字与画”与“看图识字”的区别所在。
因为“字与画”≠“看图识字”,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一定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多在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设计上下功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总之,不要把“字与画”上成“看图识字”。这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才能使实验工作达到验证“课程标准”的目的,才能为下一轮的实验提供较好的范例。否则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