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片断赏析之一

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在教学《古诗二首》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一些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对春光和野草的赞美。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古诗、处处、风雨、野火”等词语的意思。3、会用“处处”写句子。4、能说出两首古诗的意思。5、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古诗。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二(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早已淘汰。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二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片段一:
  师:(两手放背后,学古代文人的样慢步踱进教室,边踱步边吟诗《春晓》)
  生(许多):我也会念。(并轻轻念起来)
  师:(出示诗《春晓》)那我们念念,想想你会不会有问题?
  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生: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生: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觉晓”?
  生:“春晓”是谁?(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诗人的样子!
  生:最好我也会写这样的诗。
  生: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机器猫把我带到古时候,该多有趣。
  ……
  瞧,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

  片段二:
  师:《春晓》一首诗才20个字,可里面知识可丰富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动发现,那有多了不起。大家组成小小组,一起动脑筋,交流你知道的地方,好吗?(生开始交流)
  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眠”的意思,是指睡觉。
  生:对,“眠”是睡觉,“春眠”就是春天在睡觉。
  师:春天,晚上睡觉会怎样呢?
  生:我认为是春天晚上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肯定是睡得很香。
  生:我觉得睡在被窝里可暖和了,早上都不想起来。
  师:是呀,睡得舒服,一觉醒来却发现天亮了。
  生:我知道第一句的意思了,是说春天到了,晚上睡觉睡得好甜,不知不觉是早上了。
  师:说得真好,那“晓”是什么意思?
  生:“晓”是指早上。
  生:是指太阳升起来了,“晓”字偏旁是日字旁,日就是太阳。
  生:“晓”就是天亮了。
  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再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好。如果在教学时能制作课件,让学生在感官上再去发现美丽,也许效果会更好。还有,中下学生说得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