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晶、过、碎、要、惊、动、静"8个字,会认并会写"两、东、西、让、会、再么"7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滚圆""晶亮""惊动""安静"等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中月亮的形态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并会写"两、东、西、让、会、再么"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正确理解"滚圆""晶亮""惊动""安静"等词语的意思。
   2、感受水中月亮的形态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游戏"猜一猜":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2)小小船儿天空挂。
    过渡:小朋友们知道吗,河里也有月亮呢。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变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柯岩写的儿童诗《河里的月亮》。
   2、读题。
    (1)教师板书课题:河里的月亮。提醒学生有两个轻声。
    (2)正音:河里(li)月亮(liang)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引入文本情境。
   2、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文本。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晶亮、游过、破碎、不要、惊动、安静、瞧一瞧
   4、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正音。
     强调以下生字的读音:晶(jing)亮破碎(sui)惊(jing)动安静(jing)待会儿(儿化音)么(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生字词宝宝被我们送回了家,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朗读课文,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话。(四句话)
   2、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水中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让"、"再",指名读。
   2、具体指导两个字的写法。
    (1)"让"字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折提)。书写横折提时,横和竖略短,提轻快。言字旁的点要与折画对齐。师范写,生书空。
    (2)"再"字身上很多横。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再",让学生明白"再"的三横和横折钩的横分别把中间的一竖平均分成了三等分,并且最后一横最长。师范写,生书空。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关注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
  二、精读诗歌,积累运用
   1、精读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话: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滚圆,滚圆,晶亮,晶亮。
    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滚圆、晶亮)
    (1)理解词语"滚圆"
      出示图片(月亮、西瓜、皮球、肚皮),学生通过形象的物品感受"滚圆",不仅圆,而且还鼓鼓的、很饱满,非常圆,我们就把这种形态叫做--滚圆。
      填合适的词语练习,除了月亮可以说成滚圆的月亮,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成是滚圆的呢?看图片提示,尝试填空:滚圆的()(西瓜、皮球、太阳、面团)
    (2)理解词语"晶亮"
      河里的月亮不仅滚圆,而且还很--晶亮。看看"晶"这个字,它的身上有三个日,表示光亮的意思,泛指天上有许多星星,所以很亮。
      河里的月亮为什么会像星星一样闪亮呢?(因为河里的月亮在水里,水波会反光。)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感悟水里月亮的圆和亮。
   3、精读第二句
    过渡:河里的月亮还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也和天上的月亮一样会变吗?
    出示第二句话: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忽然碎啦,一块,两块,东晃,西晃。
    (1)指名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仔细听,思考:河里的月亮还会变成什么样?
    (2)河里的月亮变成了"一块,两块"的了,为什么?生答,师总结:因为它被鱼儿撞碎了。
    (3)学习"碎"字
      出示"碎"字的篆文,它在古代指用石头砸碎东西,所以这个字中有一个"石"。诗中指的是谁碎了?(月亮碎了)
    (4)河里的月亮还在"东晃,西晃",为什么?生答,预设:河里的月亮只是天上月亮的一个影子,河水不平静的时候,月亮也就不完整了。河水不停地晃动,破碎后的月亮也跟着晃动。
    (5)师总结:因为小鱼游过,水波在动,导致水里的月亮跟着水波在晃。看看这两个词,再做做动作,读一读。
    (6)齐读。边做动作边读。
   4、精读第三、四句
     过渡:你瞧,河里的月亮又变了。
    (1)出示句子:啊,不要惊动它,让它安静一下。
      它指谁?(月亮)
      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比较中,感受"安静"
      总结:这句话要读得轻轻的,因为--不能惊动月亮。
    (2)老师引读最后一句:待会儿你--再来瞧,它依旧是那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
      理解"再"字。"再"表示第二次。第二次来瞧一瞧就叫做--再来瞧。
      理解词语"依旧"。瞧,水里的月亮变得又和刚开始一样了,它还是那样--滚圆,滚圆,晶亮,晶亮。这就叫做--依旧。
  三、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背诵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