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学设计之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涉及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使学生们在对大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学生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像,还可以根据一定的目标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背诵课文。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范字,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尝试围绕一定的主题收集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表述。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辅助手段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展示海的不同形态,观察体验大海的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在构字方面的优势,规范学生的书写,体验汉字的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的问题。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及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性谈话。
  教师通过出示大海夜景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海的美。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阅读理解。
  (1)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互谈感受。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互说感受,体会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体会诗的意境美。学生理解诗文,体验重点词义(动作、表情、换词、朗读等方式)。
  (3)教师提供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抱着”、“背着”的意思,并组织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相应的朗读指导,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集体与个体),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给予肯定。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情感朗读交流,并进行评议。表情朗读,背诵全诗。
  3.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自编简单的诗句并对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自编诗句。(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
  4.指导写字。
  教师出示字卡,正音;根据学生的识字情况,提供识字的相关课件,直到学生们能规范书写较难的汉字。学生们认读字卡,注意读准字音,并能说出自己认识汉字的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三、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资料,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
  1.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以及激励性的语言和自制的图标给予评价。
  2.学生能互相合作,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展示收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表述。
  3.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感情充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
  4.学生在小组中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后总结
  《大海睡了》是一篇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助、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在小组互谈诗歌的感受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海像妈妈一样很温柔,但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我当即对他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他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最后,我又请主持人对问题作出总结,他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了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二、注意了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他所描写的是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色。在学生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们到“海边”,观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随着视野的改变,音乐的起伏,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浮想联翩。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我让学生模仿所学的诗文,创作一首描写白天大海的诗歌。学生们在展开想像的同时,又联系文中的语言,创造性地把所写的诗歌有感情地读了出来,使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正如整合学习理论所说:“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在此之前,我提出要求: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研读,共同讨论,教师则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从而体会夜晚大海的平静、温柔。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诗歌的语言、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学生初步谈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我向学生展示了夜间大海的画面,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发言:
  ——大海很安静、很美丽。
  ——大海风平浪静。
  ——大海累了,像是睡着了。
  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兴趣浓厚。
  2.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流畅、优美,但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了“两步走”的电脑课件,先出现了一幅空中悬挂的明月与繁星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看法、谈见解,学生的认识各不相同:有的说大海很大,像是把明月和星星抱住;有人说夜晚天是深蓝色,大海也是深蓝色,向远处看,天和大海仿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还有的说明月、星星倒映在水中,像是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这时,我不急于作答,而是发挥电脑优势,屏幕上出现了“明月”和“繁星”在水中的画面,让学生再观察、再体会,通过自己初步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电脑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电脑课件,改以往教师的板演为电脑演示,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