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之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咏华山》
  教材解读: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学生字。
    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⑶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00 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