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并非盲从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1期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新课程标准,我们实践着--关于“师生平等对话”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有一案例“可不可以说”。

  案例大体是这样的。一位一年级教师讲公开课--《蚂蚁与蝈蝈》,在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这样一组训练题“一(  )蚂蚁一(  )甲虫”。有一男孩儿标新立异地回答道:“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同学们哄堂大笑,而教师却亲切地让该生说一说理由。男孩答道:“'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不都这么说吗?”

  老师充分肯定,而且神采飞扬地背出了“根据”--香港女诗人西西的一首诗《可不可以说》:“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可不可以说/一架飞鸟一管柳子树一顶太阳一巴斗骤雨/可不可以说/一株柠檬茶一顿雪糕一亩阿华田/可不可以说/一朵雨伞一束雪花一瓶银河一葫芦宇宙/可不可以说/一头训导主任一只七省巡按一匹将军一尾皇帝/可不可以说/龙眼吉祥龙须糖万岁万万岁?”

  这位老师的确不简单,能背诵这样一首难记的诗。不知学生记住了没有最好别记住。如果不幸记住了,那么他们对“量词”的运用将永远是雾里看花,含混不清。

  我们不否认不可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但要说出可以的理由;否则,在学生将来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只妈妈”“一头爸爸”等无稽之言。虽然一年级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拟人”,但他们却知道动画片,知道童话故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情况下才能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让学生明白:在特定的情境中,当我们把蚂蚁当作你的朋友或把甲虫当作人时,可以说“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像动画片、童话、寓言中,那些会说话的动物、植物,我们就可以说“一位什么”或“一名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则应当按照约定俗成的量词用法来进行表达,否则就会引起混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确,只有师生平等对话,才有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成就。

  但对话,并非教师对学生“标新立异”的一味盲从,在对话过程中还需教师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知识上产生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