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乐园》案例分析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案例:
  师:(课件放各种鸟的叫声)仔细听:是谁在唱歌?
  生:小鸟。
  师:对!是小鸟!它们是大自然中的歌唱家。你认识哪些鸟呢?
  学生简单汇报。
  师:想认识更多的鸟吗?让我们走进鸟的乐园,认识更多的鸟的名称。(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鸟的图片)
  师:你愿意当小导游吗?请你当鸟的乐园的导游,把你熟悉的鸟介绍给各位游客,可以说它的样子、特点等。
  学生观察后,自愿到前边介绍自己喜欢的小鸟。(教师板书这种鸟的名字,小导游领其他同学读准字音。)
  师:小导游们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的朋友——可爱的小鸟,他们自由快乐地生活,我们应该保护他们,使之不受伤害,让我们时时听到他们动听的歌声。小游客们,听了导游的介绍,你也一定记住了很多鸟的名字,我们比一比,看哪些游客最机灵,记住的名字最多。
  (指学生读自己认识的字。)
  师:你们记住了这么多鸟的名字,一定有自己的好办法,请小游客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1、鹊、鹃、鹰、鸦、鸵都是鸟字旁的字。(在板书时有意识地把它们放在一起,用一只大鸟把这些字包围。)我们还学过哪些鸟字旁的字,按偏旁归类。
  2、课件演示“燕”的演变。
  3、杜、鹃、鸦、鸵的形声字构字特点。
  4、鹃:扩展识字“绢、捐”。

  案例分析:
  《鸟的乐园》是长春版一年下册汉字家园(二)中的一节情境识字课文,本案例中教师很好地落实了长春版教材情境识字的教学目标
  1、创设氛围,入情入境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借助外在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他们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学得消极,被动。导课时让学生听到一群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想象在茂密的森林里快活地飞来飞去,学生被此情此景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带进了鸟的乐园,做到了课伊始,趣即生,使整堂课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
  2、注意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和发展儿童的语言相结合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熟悉的鸟介绍给各位游客,可以说它的样子、特点等。调动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了他们表达的指导,创设了表达的平台,,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将越来强。在这里,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表达,不加过多的补充,只是通过学生的简单介绍引出本课的生字,识字与表达训练为重点,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实现了长春版教材对情境识字的要求:避免了将情境识字课上成常识课。
  3、工具性、人文性巧妙融合
  全课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又时时贯穿人文教育,例如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他们应该无忧无虑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有在教学“乌鸦”时,让学生在认识“鸦”的基础上了解乌鸦对人类的帮助,以及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乌鸦,从而教育学生不应以貌来评价鸟,这样自然的融合,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对儿童相机进行道德教育,让儿童了解人类和动物应和谐相处。
  4、学习生字、方法多样
  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努力挖掘教材,研究生字,了解更多的汉字的故事。如教学“燕”时,演示其演变,通过看自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杜”字时,让学生将杜鹃的“杜”与肚皮的“肚”进行对比记忆,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很快就能正确的区分形近字。
  在板书时有意识地把“鹊、鹃、鹰、鸦、鸵”放在一起,用一只大鸟把这些字包围。并引导将学过的鸟字旁的字归类,进行字族识字。这些都无疑为学生以后独立识字积累了更多的方法,教他们“学会学习”。教学“鹃”时,进行扩展识字“绢、捐”,加大了学生的积累,实现了让优等生“吃饱”的需求,落实了长春版教材分层教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