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教学反思之四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梅花》是北宋王安石咏梅的一首名作,写了梅花洁白幽香的特点,赞扬梅花不畏寒冷的坚强品质。全诗仅20个字,但读后令人眼前宛然有一枝傲雪白梅,幽香沁人心脾。如何引领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诵读好这首古诗,并感受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呢?我把握了这样三个要点:
  第一,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古诗的朗读是讲究节奏和韵味的。老师在上课前须不断练习诵读,把握好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老师初次范读古诗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模仿的范例,原来朗诵古诗应该这样去读。在引导学生品位和感悟四句诗后,老师再一次诵读示范,通过范读给学生诠释整首诗的情感和韵味。
  第二,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刺激物,一段音乐、一个画面、几张图片……都是催生学生情感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这些媒体的介入,使得学生对古诗学习兴味更浓,理解更深,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第三,间接抓关键词品位。《梅花》是一首咏物的诗,它抓住事物的种种特点而描写,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所咏对象的一种感情,教学中学生可能不易体会到,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重点词句作文章。其中写到梅花的三种特点:“凌寒独自开”——开花的季节(不怕严寒),“遥知不是雪”——颜色,“为有暗香来”——香味。再让学生比较诗人最喜爱梅花的什么特点,稍作启发,便可使学生知道是“凌寒独自开”,由此理解全诗的主题。加上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便可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