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
  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

  ●徐评:围绕“岁”字拓展成为一个“四季板块”,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

  师:小朋友这么聪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的下面,能写对,说说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众赞叹。)
  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众赞叹)

  ◆李评: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枯”和“荣”的含义,这样便把含义深奥的“枯”和“荣”,变得浅显易懂了。

  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将“草原图”上的草涂成黄色),大火一烧(说着又用红笔在草上画上火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徐评:于老师不满足于“尽”的字面意思,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让学生刨根究底,为下文引导学生感悟“顽强生命力”作铺垫。

  生1: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生2:河边上的草烧不完。(笑声)
  师:白居易说的“烧不尽”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李评:学生很能动脑筋,说虽然烧着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没有烧着,这是老师循循善诱的结果。这叫“会教”。

  师:对呀!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说完画了下面的图。)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许多小朋友举手)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小朋友看图思考。于老师请一位举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这位小朋友用绿粉笔在地平面上画上了草叶)

  ◆李评:教师教学第四句“春风吹又生”,教学时是利用图画让学生自己画“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

  ●徐评:因为解决了第三句中“尽”的深刻内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师多少辅导,学生自己也能全面领会。

  生:(指着图)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又长出来了。
  师:意思你理解了。不过,大家对这位小朋友的画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能一下子长那么高。(众笑)
  师:请你来改一改,好吗?(该生将草叶擦掉,改为草芽)
  师:说说你画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发芽了。
  师: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师,还有一样东西没画上去。
  师:你能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能!(走到黑板前,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上了几条斜线。)
  师:噢,这就是风!(众笑)可是风看不见呀!想一想,怎样画,能使人感到在刮风。

  ◆李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该生把线条和草擦掉,作了修改。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并为之鼓掌。)

  ◆李评:这位小朋友真聪明,风是看不见的,风从左边吹来,草向右边倾斜,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是位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从你的画中,我看出了,春风是从这刮向那边的,而且风很轻很轻,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小草的脑袋。现在请小朋友跟于老师朗读这首诗。(于老师抑扬顿挫、有感情地领读全诗。)小朋友,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1: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2: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
  师:(板书“强”)“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将“顽”写在“强”前边,并在“顽”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了不起呀!正因为这样,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学生认真朗读,老师指名背诵。)

  ◆李评:对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其实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
  ●徐评:巧妙地点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朗读或背诵时也明确这一点,“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李评:最后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于老师把课堂教学戏剧化了,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李评:教师带着风趣的口吻,表扬这位学生,给这位学生极大的鼓励。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李评: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诗句背得结结巴巴,让学生背出来,这又是一种检查和鼓励方式。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楞)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李评: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李评:教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间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词汇。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下课)

  ◆李评:教师故意说,“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这是又一次进行了今昔对比的思想教育

  ●徐评:于老师的这个背诵指导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巧妙巩固提高,收获的岂止背诵而已,个中价值不可估量,甚称板块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上一篇:《草》综合资料之一     下一篇:《草》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