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
沪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既已同意插图作者的观点,承认诗中的“白日”系写夕阳,为何在《教学参考书》中又有意回避?
《登鹳鹊楼》(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31课)配有一幅插图。从插图上看,近处是位于黄河东岸古蒲州城上的鹳鹊楼,远处是位于黄河对岸即黄河西岸远方的山地,中间是自北向南奔流的黄河,太阳位于黄河西岸远方的群山丛中,太阳位于鹳鹊楼西面的群山丛中,说明图中的太阳系夕阳。人教社选中这幅图作插图,表明他们完全同意插图作者的观点:“白日依山尽”系写夕阳落山。然而在《教学参考书》(第四册)中,他们又作如下注释:“白日是指明晃晃的日光,并不是太阳本身”,整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阳光照着远处的连绵不断的中条山,一直到天边”。既然你已明确表示同意插图作者的观点,认为诗中“白日”系写夕阳,为什么在《教参》中又有意回避?真让人感到费解。如果你想避开“夕阳朝阳之争”,何不将插图换掉?
值得注意的是:人教社对“白日依山尽”的解释显得十分生硬、主观,请问:这五个字中哪能个字含有“照着什么”、“一直到天边”的意思?如此含混其词,令人难以捉摸。
笔者以为,还是不要回避问题,顺应大多数人的看法,将“白日”解释为“夕阳”为好。其它充分理由且不说,单从字面上看,将“依”解释为“靠近、依傍、挨着”,将“山”解释为“并不确指哪座山”,或“鹳鹊楼西面的山地”或“(日落)西山”,将“尽”解释为“没、下落、沉”,将整句诗理解成“夕阳靠着西山渐渐下沉”,这岂不是更合情合理吗?
2、既已同意插图作者的观点,承认诗中的“山”并非中条山,为什么在《教学参考书》中又明确地讲“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指中条山?
《登鹳鹊楼》一课插图中有山地,但该山地位于黄河西岸远方,肯定不是中条山,因为中条山位于鹳鹊楼的东面,人教社选中这幅插图作为课本插图,表明认可插图作者的观点:诗中的山是鹳鹊楼西面的山地,而不是中条山。然而,在《教学参考书》有关注释中,他们又明白地指出“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指“中条山”,这岂不自相矛盾?
问题不在于人教社能否自圆其说,而在于这个注释使整个诗句解释带来种种矛盾,导致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要彻底改变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人教社必须在插图与注释中选择其一:肯定插图必须修改注释,肯定注释必须换掉插图。其实,人教社注释“白日依山尽”中的“山”是指“中条山”,,理由无外乎有以下几点:①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有“河中府鹳鹊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之说;②鹳鹊楼以西为渭河平原,不可能有山;③“落日”是红色,不能称作“白日”,“白日”只能是早晨的太阳,所依之山当是中条山;④插图中有山、日、光,应是一轮旭日,旭日所依之山只有中条山。以上四点看似有理,实际上都不足以成为注释的依据,这方面的文章已有不少(如聂在富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答》P211文;《小学教学研究》92年第四期秦克铸文章《夕阳乎,朝阳乎?》等),这里就不再重复论证。总之,没有理由肯定“白日依山尽”中的“山”就是指“中条山”。
笔者以为,“白日”写夕阳没有疑义,诗中的山系黄河西岸远方的山地,或不确指是哪座山,亦或象平常我们说的“日落西山”一样,根本无所谓有没有山,插图与注释相经,插图更贴近诗的意境,应予肯定,注释应尽快修改。
以上看法不尽恰当,仅与人教社商榷,望不吝赐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夕阳乎,朝阳乎?——《登鹳鹊楼》释疑
下一篇:《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