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教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这堂课以“学习语文真快乐”为主题。画面上,学生在上语文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把生字贴到对应的图片下方。老师在一旁微笑地点头。座位上的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右边还有两幅图,分别表示了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教材处理:
由于课时较紧张,所以我把这两课合二为一。把内容有机组合,让学生明白快乐的语文课能学到许多的本领,同时快乐的语文课也要求同学们有良好的读写习惯。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语文课的一般规程,提出上课的要求。
2、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生能模仿教师和书上的小朋友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并懂得正确的姿势能保护视力。
小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哦,你能看出他们在上什么课吗?这两个字有人认识吗?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
你们瞧,图画上的同学多认真啊,那我们和他们比一比,看谁上课更认真,好吗?谁做的好,老师就送他一个小奖片。
行为训练:
(1)老师讲话时同学们就不能再讲话,而且要做端正,眼睛看着老师。
(2)有问题要举手发言。
(3)课堂上不能随便走动,也不能随便讲话。
行为练习:做端正,眼睛看老师。
行为练习:举手
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做端正,还知道了该如何举手发言。接着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听的时候,可千万别讲话,也不能走上来噢。
(出示啄木鸟头饰)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怜的啄木鸟。从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啄木鸟能飞能停,天天能捉害虫吃。我一飞眼镜就要掉,虫子根本捉不到。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天天饿肚皮。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做端正,还知道了该如何举手发言。接着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听的时候,可千万别讲话,也不能走上来噢。
(出示啄木鸟头饰)大家好,我是一只可怜的啄木鸟。从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啄木鸟能飞能停,天天能捉害虫吃。我一飞眼镜就要掉,虫子根本捉不到。一出汗,热气就沾在镜片上,什么都看不见,天天饿肚皮。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同学们,老师今天就要教会你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出示投影片)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
1)身体坐直,
2)头放正,
3)肩放平,
4)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边说边指点投影)
教师分解动作示范
教师巡视,一一纠正。
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学习,不仅要读书,还要写字。写字姿势不正确,字就写不好了,时间长了,视力就会变差,身体也会长不好的。
看,正确的写字姿势就是跟图上的小朋友一样,做到:
1)身体坐正,书本放平,
2)手离笔尖一寸,
3)眼离书本一尺,
4)胸离桌边一拳。(边说边指点)
教师示范分解动作
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枕虎口的位置。(教师演示)另外,无名指和小拇指钩起来,垫在中指下面。(重复两次)
出示儿歌,教师领读:
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写上名字和班级,教师纠正握笔姿势。
课后作业:
1、回家把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做给家长看。
2、教师,同学,家长观察一星期,评出读写姿势正确的好学生。
备注:
“一尺”就相当于铅笔盒长的这条边的长度。
“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你们来说,差不多是三个指头的宽。
备注儿歌:
小朋友,爱读书,
读书姿势要做到:
身直,头正,肩要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写字姿势要端正,
身体坐正书放平,
一寸一尺和一拳,
学好知识身体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入学教育》教学设计之八
下一篇:《我上学了》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