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ao ou iu ”认读字词,读句子、儿歌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情境导入。认读音节。
教师用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情境,点击课件(小花猫向小朋友打招呼)。然后,教师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认读音节“ning chi yu ai mao cao ruo ”。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的课件演示具有趣味性小动物,学生是很喜欢的。接着认读音节,为后面的识字学句,奠定了基础。从教学的过程上看,学生拼读的很到位,同时教师注意面向了全体,使人人都参与进来了。)
二、看图说话,培养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看看,点击课件(小猫在吃鱼的画面),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图的意思,其中一个学生说:“小猫在津津有味地吃鱼”。教师马上点拨:“津津有味这个词用的真好,你是怎么学到的?”
(书上的插图是为了学生很好的认读句子,和理解句子。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教师没有局限于图意的理解,而是借助图画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想象能力,以及用词说话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那么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资源,让大家共同受益,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三、借助拼音,读词学句。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拼音宝宝也来打招呼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点击课件,显示音节“xiao mao”。指名学生拼读,再出示词语“小猫”,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小猫”。出示音节“ai”,指名学生拼读,再读生字“爱”。出示音节“chi yu ”,再读生字“吃鱼”。然后,让学生把这几个词连起来读一读(小猫爱吃鱼)。
(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所以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识字,学词,读句子。教学的程序是:读拼音——认生字——读词语——起来读。)
四、识记生字,自主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到书上找一找这几个生字,动笔画一画,动嘴读一读,动脑想一想。
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自主认读。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呈现了各种方式,例如,读字、组词、说话,分析字形等。
教师利用识字卡片检测学生。老师说字,学生举字的卡片。
(这个过程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如何记住字形,在尊重学生自主方式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指导一些方法,应采取多种手段强化记忆,如编字歌、字谜等)
五、认读句子,读出语气。
教师先范读句子,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语气、语速、重音。让学生自己体会着读一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让学生评价教师,这是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也能从评价中感悟到如何读好这句话。)
六、再创情境,识词学句。
课件演示小动物,让学生找一找小狗、小马、小牛的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自主识字、认读句子。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轮流发言。每学生说完,其他学生要拍手说:“棒、棒,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场面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下10来次。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按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的,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字组词的,有给字组词说话的。
教师要求学生从卡片中找到带“ui ”这个韵母的字,再找出带“ao”这个韵母的字。指导学生读句子。
(这个过程最大的缺陷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学生借助拼音识字,不是唯一的途径,有些字学生早以认识了,要学生说说是从哪里,怎么认识的,这样引起学生的联系,强化了语言的环境,同时也提示了识字的途径是广泛的,要学生养成平时留心识字的习惯。小组合作的过程,明显的形式化了,学生轮流发言,每次学生都拍手表示鼓励,学生势必要停留在热闹、好玩的层次上,另外浪费了大量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的环节在实验区的教师中尤为突出,这可能受到一些公开课的影响,造成机械地引用,繁衍了浮躁。)
七、课外拓展,引发兴趣。
教师问:“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爱吃什么呢?”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若和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更好,如教师给个句式:——爱吃——,这样训练了学生说完整话。)
八、学读儿歌,再识生字。
教师利用课件“大公鸡”引出要学的儿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有礼貌
大公鸡,有礼貌,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见了太阳就问好。
太阳公公咪咪笑,
笑他戴顶大红帽。
学生先自学,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再让学生表演着读。教师请示学生范读,让学生挑战教师读。
认读“好”这个生字。
让学生说说读了这首儿歌想说点什么。
教师随机教给学生“礼貌歌”,师生同唱。
(教读儿歌的过程过于简单化,应该先从识字开始,并强调自己识字,虽然教材要求认识“好”字,但是,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还应让学生说说已经认识了哪些字,然后教师重点检测“好”是怎么认识的,如何记住这个字。接着教师范读儿歌,再领读,让学生读熟练,读出感情,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着读等,最后能背的要背下来。最后渗透礼貌教育是很好的结合点。)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老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中的多彩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汉语拼音的帮助识字的功能,尊重学生自己的识字方式,识字过程能够做到反复的巩固与再现。重视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并且有层次。但是,教学环节的承接不是很自然,有的地方很累赘,没有做到很好的优化。识字过程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依教材而教教材。小组合作有花架子,没有有效的利用。儿歌教学简单化,显得时间不充分,教学过程不科学,基本上是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从时间分配上看前面的学句子用的时间过多,导致了学儿歌时力不从心,教学是“前重后轻”。另外教师缺乏处理教材的机智,既然后面的儿歌教学的时间不够用,可以舍弃,留在下节课。那么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前面学到字词的巩固上,或一些拓展的训练。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一切可根据课堂实际来处理。教师有教学预设不要拘于预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