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创新”之窗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师:我们读懂了儿歌,背诵了儿歌,了解了课文中可爱的小动物。课前,老师也去观察了这些小动物,还拍摄了他们活动的情景,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观察成果?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蜜蜂、知了活动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的活动可真有趣啊!你们能不能学习课文编编儿歌呢?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试看。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小伙伴及小伙伴的话“我会编”)
  (生积极自由小声说,有的与同桌交流。)
  师:谁想好了就站起来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蜻蜓水边捉虫子。
  生:蜻蜓点水生孩子。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蜻蜓点水就是把它的蛋(卵)生在水中,那些蛋(卵)巴在水草上,慢慢地就长出了小蜻蜓。这是在池塘边看蜻蜓时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的。
  师:真不错,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会问会听。
  (学生深受鼓励,热情高涨,争着发言。)
  生:蝴蝶花中采花粉。
  生:蚂蚁排队搬新家。
  生:蚯蚓地下造房子。
  生:蝌蚪要变小青蛙。
  生:蜘蛛网上捉虫忙。
  生:蜜蜂采蜜真辛苦。
  生:知了树上把歌唱。
  生:小蝴蝶,花间飞,
  师:你这种说法也很好啊!
  (其他学生马上受到启发,纷纷发言。)
  生:小蜻蜓,像飞机。
  生:小蚂蚁,真团结。
  生:小蚯蚓,爬得慢。
  生:小蝌蚪,找妈妈。
  生:小蜘蛛,在织网。
  生:小蜜蜂,采蜜忙。
  生:小知了,把歌唱。
  (学生编儿歌时,教师随即在电脑上各选一例打出来并出示。题为:我们写的儿歌)
  师;同学们真聪明,编的儿歌与书上的儿歌一样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我们写的儿歌。
  (生兴奋、自豪地朗读)
 
  【反思】
  从学生编的儿歌来看,课文的语言已类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创新思维得到了挖掘、闪光。让学生齐诵自己写的儿歌时,一张张小脸写满兴奋、自豪。成功的体验,创造的乐趣显现出来。同时又是一次语言的积累,而且让文中的生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多见一次面,达到巩固的目的,可谓一石三鸟。
  启示之一:要培植创新的土壤。学习本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蜻蜓、蝴蝶、蚂蚁等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和自己喜欢的其它的小动物。在课中组织学生用绘画、表演、讲一讲等方式与同学进行了交流。本课例中,如果没有课前的观察,学生就不能生动地感受到小动物们在夏天的情趣,没有材料准备学生就不能创编出那么好的儿歌,形象的语言源于一定的生活积累。因此一个教师要自觉地唤醒课程资源意识,结合教科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小培养在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启示之二:要弘扬创造的天性。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创造潜力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教师应从传统的课堂主宰地位真正走下来,把自己变为课堂上的点拨者、引导者、激励者,积极营造和谐的气氛,开拓创新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用成人的高标准去限制、苛求,让学生敢创造、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