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与“死水”
北京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记得在教学第8课《我们去植树》时,我随口问了句常识性的问题:“植树节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全班四十几位学生竟然没有一人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问学生“10月1日是什么节?”有名学生竟说成是劳动节,更有甚者认为毛泽东至今还活着,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学生们怎么了?竟然如此“无知”!细细想来,也难怪他们。可以猜想,他们从踏进校门,一直是“两耳不闻窗(教室)外事,两眼不看课(课本)外书!”他们不是读着课堂内教师所布置的教材,做题,就是回到家中便打开电视机,看着毫无意义的动画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以一口气地说出十来个动画片中的人物,可问起“牛顿”“居里夫人”“雷达”,又有几人知晓呢?学生有头脑,却没有思想,你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干;课堂内你让我读什么,我就读什么,(有的甚至能少读,就少读,能偷懒,则偷懒)俨然成了一部“乖巧听话”的机器。课本中有的,学生反应比电脑还快,课本中没有的,学生呆若木鸡!
由此,我想起了“缺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万物没有生机;缺水,人就会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甚至难以生存。这“水”就是“书”,这班学生严重“缺水”。课本中的这点水,怎够学生畅饮?倘若学生是鱼,这点水又怎能使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缺水”的学生没有思想,缺乏个性,谈何创新!
但有了“水”,学生不“饮”,不“游”,那也不行,这“水”就会变成“死水”。现在家长为孩子买的书不少,订购的报刊也不少,学生不缺书!可是,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没有,有时间也是钻到电视堆内!为师的真该动番脑筋,让学生到“水”里去畅游,这“水”才会“流动”,才会“清澈”。
正是出自这个原因,在课前,我总是说一两个故事,课后也适当地布置些看课外书的作业,此外在每周四的午会课上,还进行时事交流,现在再走进教室,人人都知道上海市的市长是韩正,国家主席胡锦涛,张衡是汉朝的天文学家,居里夫人是波兰有名的科学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们去植树》说课设计之一
下一篇:《我们去植树》电子教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