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荷叶圆圆》以荷叶为舞台,让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以非常立体的形象展现其中,构筑了一个非常清丽美好的童话世界。文章很美,把人化了的小动物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氛围诗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虽然没有故事情节,但是留给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却很大很大,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年级的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他们能感受到蕴涵在人化了的物中间的童趣,并有足够的想象力,但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与和谐感缺乏体验。因此让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生长在荷塘里,与荷叶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和谐快乐的美,营造一个自然的美和童心的趣合二为一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一、多媒体课件合理的运用,扩展教材的“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文是优美的,但文字本身不具有形象感。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优点,可以展示文字所无法呈现的美,使教材的“形”得以最大程度的扩展。本课课件一方面从课文蕴涵的美感出发,置入了许多美仑美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例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一张荷塘的实景图,虽然由于当时多媒体教室环境影响了效果,但我从学生眼神中,看到学生已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升华了学生的领悟。在课文难点的理解上,如对“停机坪”理解,特别是对课文意境的感悟,多媒体课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对课文语言的充分朗读,扩展教材的“味”,多种形式激发读兴。
  文字是平面的,只有借助声音才能立体起来。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读,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文本的“味”便出来了。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方式,更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课标》一再强调:阅读要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一开始我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基于课文的段式结构,课堂中多次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喜欢那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段课文,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同桌”,学生立刻兴趣盎然,立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段落来读,并和同桌,尝试交流合作,接着有齐读,男女声生比赛读,表演读,全体配乐表演读,读的形式较为丰富,激发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读的同时,并以“你喜欢?你认为?你觉得?”类似的关注激发学生发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强调学生的独创性,要善于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特别当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小伙伴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说的原因和课文好像联系不大,例如提问学生喜欢小蜻蜓的原因,有的同学说“小蜻蜓是益虫”,还有的说“小蜻蜓的大眼睛很好看”等好像与课文联系不大的内容,但我没有干涉,因为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喜欢小蜻蜓才会愿意读小蜻蜓的课文,才会和小蜻蜓一起到荷塘中,进一步体会的小蜻蜓的愉快心情,去感悟课文的意境。本节课我除了以读贯穿教学,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乐趣,读中去感悟的同时,还创设各种互动情节,让学生在动中,动中求趣、动中求悟,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站在椅子上学青蛙“唱歌”;像鱼儿一样到荷叶下游一游……动中的“趣、悟”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的积极性,传递了快乐学语文的信息。

  三、语言的实践与积累,由“文本”向“文外”扩展,拓展课文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学习小水珠,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了一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在风姐姐的拂摸下滚来滚去舒服极了。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教材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凭借教材扩展学生的想象,我又由“文本”向“文外”扩展,在课的最后,我设计让学生以“荷叶是我的……”为题,发挥想象来说一说。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有的同学说“荷叶是我的小船,我划着它到荷塘中去和小鱼玩。”有的说“荷叶是我的风筝”,有的说“荷叶是我的桌布”……

  另外,我的板书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整堂课上下来,也有许多遗憾之处:学生的个别读较入情入景,但整体读还很欠缺;在朗读体会想象时,原本学生可以体会更深切,但在教学时给予的时间不充足。

  总之,“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对话,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学生是有差异的,但在我的眼里,每个学生的见解都应得到珍视和关注。于是我多给学生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尊重学生的感受、想法和意愿,让自己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在平等的对话中碰撞、融合,和学生一起,努力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