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看错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松鼠看错了》是一篇记叙文,写了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认真观察小鸟而错被小松鼠当成树干的故事,故事内容有趣,贴近生活,知识点丰富。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两篇为童话故事,后两篇为描写现实生活的课文。第三篇重在写景,第四篇即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叙事性课文。从教材的体例安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课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阅读的重心开始由充满幻想的“童话”转型为“描写现实生活”课文,由“朗朗上口的儿歌”转型为“以小节为明显标志”的真正意义上的“课文”了。
  本课讲授主要抓住两个问题,第一是“小松鼠把谁看错了?”,第二个问题是“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本课时以第一个问题导入,简单介绍达尔文,读通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二、预期效果:
  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掌握“外、发、现、从”四个生字的字形,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学会新偏旁:王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发现说一句话。
  三、实际情况:本课实际讲授内容,课文的朗读,简单了解了达尔文,生字词的认读,生字:“外、从、现”的书写。课文朗读较熟练,对于达尔文有初步的了解。实际情况,课堂反馈较好,大学数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书写要点。
  四、反思:
  1、要求没说清之前,不能进行下面的环节。(例如:教师还没说清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开始阅读,这时不能放任学生继续读,要运用技巧及时叫停,强调听清老师要求后再做)
  2、在恰当的时刻出示正确答案。(第一个同学答对后,出示正确答案;两个学生都没答对或没答全面,出示正确答案)
  3、急于向学生要答案,适度引导不够。
  4、抓住时机提醒常规,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5、口头语“好不好”出现次数过多,容易使学生疲劳。口误多。
  6、生字讲解过细,没有突出重点,学生不容易把握。生字都讲完后再描红、书写,这样节省时间,避免写完的同学有小动作的机会。要结合字的不同特点进行讲解,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寻求形式的灵活多变。
  五、尝试:
  1、先提要求再指令行动,效果更佳。
  2、读课文形式的变化:指明一组读,读错停,后面一个接读,看读完共用几名学生。教师提出期望:下次一个同学就能全部度对。(读书接力赛)
  六、疑惑:
  1、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客观,总在不自觉中与自己预期的答案相比较。
  2、怎样从“慢工出细活”与进度的矛盾中,寻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3、怎样使识字环节更有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