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七

老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