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华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老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2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
    a “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厉害)
    b同桌演一演,看看哪两只羊斗得最凶。教师说旁白
    c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d指导朗读,读出两只羊斗得很凶的样子。
    e相信自己能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3 华佗看了以后是怎么想的?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想硬拉是不行的
    a 两只羊斗得很凶,如果去“硬拉”的话,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b过渡:是呀,华佗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他知道“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华佗心里的话呢?(读的轻一些)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小华佗朝四周看看,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4节。
   1女同学读第4节
   2 华佗究竟是怎么做的?
    板书:做
   3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
   4 用小圆点圈出华佗动作的词语。
     交流并板书:采来各拿晃动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 这里老师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呢?
    A 华佗为什么采来鲜嫩的青草?(出示实物青草)
    B华佗为什么两只手各拿一把?如果像老师这样的拿法,好不好?
    C华佗为什么要在两只羊面前晃动?学生讨论回答
    E上台做做华佗的动作。
   6 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
    出示: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齐读句子)
    引读句子:什么被华佗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被字句。
    现在请小朋友看这句句子,读一读,两句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出示: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引读句子:谁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是把字句。
   7 品尝屋:树被大风吹倒了。()
    教室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8 朗读第4节,你觉得华佗聪明吗?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两只()的羊被()的华佗引开了。
  五朗读课文
   1 教师小结:
    就是因为华佗小时候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成为有名的医学家,他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特别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华佗的资料。
 
上一篇:《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之三     下一篇:华佗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