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达到掌握知识、情感共鸣、感悟深刻效果,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集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设计理念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生本课堂以来,我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有效探索。本课的设计理念有: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ppt软件和网络学习平台的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百度网络平台搜集资料。
    2、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想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坐井观天”的含义。(重点)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难点)
  六、教学准备
  (一)前置性作业
    1、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在预习中,你收集了有关本课的哪些资料?
    3、读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我们小组读懂了什么?
    4、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字词句或者内容),积极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拿到班上来共同解决?
      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思考的习惯,又能把自己查找的资料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把一篇课文的阅读变成共享“知识大餐”,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在生本课堂上飞扬。
  (二)教师准备
    根据教学流程制作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初读感悟、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自信汇报——演读入境、角色演绎——揭示寓意、明白道理——拓展延伸、积累会用几个环节。

  (一)预习检查、情境导入
   1、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情况。
   2、以“开火车”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生字,让学生感悟“在玩中学”的乐趣。
   3、让学生来猜本节课老师会提些什么问题呢?带着疑惑,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自由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可能会提什么问题呢?
  (三)自主学习、自信汇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想充分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1、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①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②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感悟第二次对话和第三次对话,可以用挑战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2、抓重点词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交流汇报。
    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难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充分自由的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四)演读入境、角色演绎
     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五)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六)拓展延伸、积累会用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一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清课文思路、突出学习重点的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13、坐井观天
           天只有井口大  天无边无际
           见识少     见识广

  生本实验感悟:
  生本课堂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
  通过生本课堂的尝试,学生们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信心、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在和谐声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做为一名生本教育的实践者,看着自己的学生沐浴在生本教育的“阳光”中茁壮成长,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本教育任重道远,生本教育理念有待我们每一名为人师表者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宝藏更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引导开发。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生本理念,坚持俯下身子探索,走进学生研究,引入课堂实践,生本教育之花必将开遍校园每个角落,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教育是美好的,给学生一点激情,可能收获的是他们一辈子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