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相关知识



  为什么黄山的顽石,反而比某些死板地模仿人物,笨拙地图解概念的雕塑能够引起人们观赏的兴趣,是只能留到别的场合去探讨的问题。不了解黄山石为什么对人们是有欣赏价值的原因,并不妨碍人们对于黄山石的观赏。不过,约略指出人们欣赏的是黄山石又不只是黄山石,这也不会妨碍人们对黄山石的观赏,也许更能增加对它的兴趣。

  猴子既然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可能把“清凉台”东南的那块顽石当作他的同乡?活跃在黄山的许多松鼠,怎么可能把“耕云峰”上的顽石认作它们的同胞?顽石的形态是否体现了有趣的和有利于生存的动势,对松鼠来说是无所谓的。被人们稍为“梳妆”的“玉女”等顽石,它自己怎么可能认为观赏者正好是它的自己人?人们把这些黄山或雁荡山的顽石当作有趣的人或动物来观赏,正如人把人或动物当作有趣的对象来观赏那样,人们既是在观赏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同时也是在观赏着人们自己棗例如自己的能力。观赏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的直接对象是顽石,间接对象是人的社会实践。正因为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人的社会实践也能成为观赏者的认识对象,顽石才有可能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观赏对象。“关公挡曹”等等顽石的名称本身,也就表现了这种认识对象的两重性。如果顽石不能引起人们有关社会的联想、想象和幻想,只能成为地质学家所要认识的对象,只能成为打石工人所要改造的对象……那么,它就不属于审美的对象。

  当然,如果牵强附会地断定本来并不确定表现什么社会生活的自然现象是什么社会生活,这种行为也不能不是煞风景的。但是黄山之游使我觉得,人的认识能力本身也是社会实践所创造出来的。人们自己给自己创造了这种能力,黄山的顽石才是寄托着人们的实践经验的观赏对象。这就好比人们可能从松、竹、梅的某些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联系,从而把它们来作为人的道德品质的象征那样,这就好比人们把猴子的机灵等等特性,和不怕艰难险阻而上“西天”取经的和尚的社会活动联系起来那样,因为人们排除了石头的粗糙、坚硬和冰冷之类的特征,夸大石头形体方面的某些特征,石头就成为符合人们趣味的观赏对象。看来正因为石头的形体在人们的审美感受上形成了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联系,“跳”或“观”等动势与神态,才使人感到顽石是美的。

  希望这种说法不致引起误会,以为我在贩卖唯心主义的美学观,同意客观事物的美与不美,不决定于客观事物的特性,而决定于人的主观意识。在这里,我只不过是想说,“猴子背猴子”之类的石头可能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对象,是这块石头与人们背东西的劳动经验相联系,所以这才具备了肯定着人的力量的意义。曲折的体现在这块石头上的人的社会实践,对于黄山的游客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一种出现在主体之前的客观对象,而不是审美主体主观意识的产物,或者是所谓绝对精神的外化。

  只就游山玩水的人们不同需要来说,对于面对“松鼠跳天都”而惊问”松鼠在哪里”的人们的不同条件来说,注意到人的社会实践在这里不只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同时也是认识活动的对象。认识这种动力和对象是什么条件创造出来的,不也是一种可以娱乐自己的思维活动吗?

  最后我想再一次声明:我不以为我所偏爱的黄山石,就是最值得向大家推荐的观赏对象;我介绍黄山石,只不过觉得它有助于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作用。当我觉得本文能引起大家直接观赏自然的兴趣;当我觉得读者自己并从自然中所发现的美比我已经发现的美更丰富时,我不会后悔自己没有三上黄山。
  (一九七九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