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本] “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它更需要潜心“因才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
  4.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无论是字、词、句基础的掌握,还是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有一定跨度,很容易顾此失彼,即: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

  实验组成员:陈青陈祖兰杨小军蔡兰芳徐宇红
  文字整理:周美桂 蔡兰芳

                    “单元整组教学”教例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明确关于学习本组教材而将进行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3.情感目标:对本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录相播放《自然风景》、《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相关片断并配上解说词。
  2.教师相机引读单元“导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创设情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相机导入课文:多媒体逐一出示课文插图,略知内容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秀丽神奇。
  2.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听配乐录音、随读、自由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篇多读几遍。
  3.相机提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专题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介绍等)以补充课内学习;做与本单元生字相关的词卡,句条(多少不限);准备“展示台”所需要展示的课外学习成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短文、图画、谚语、日记、标本等)(巩固识字,积累运用语言)。
  [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当孩子情感被调动起来后,趁机提出课外学习要求——情之所动,力之必至。]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十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7个生字,会写45个字,积累课后练习中的词句和古诗中的名句,背诵部分课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简单的观察日记。培养按要求搜集、选用资料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信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有关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通过参加展示课内外学习成果的活动,培植自信,体验“劳动”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第17课——语文园地五。
  三、教材整合形式:依据学习内容的相关密度调整课次。
  四、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及教学流程。

             一至二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宽带网”+“展示台”

  (一)学习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大自然、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乐于“展示”学习收获。
  (二)学习重难点:识字写字;读诗背诗、激情;培养留心观察大自然、发现科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
  (三)学生课外学习准备:搜集一些气象谚语、动植物标本和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短文或图片、资料(可做成知识画报);了解更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做课外识字的词语卡片或语句条。
  (四)学习流程:
  1.激趣,初读:
  (1)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呢?要是你在茫茫的野外迷了路,那可怎么办呢?学完课文后就知道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选段,细读:
  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倾听、品读:
  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4.推荐、连续:
  推荐刚才选读得好的同学把课文串联起来读,其余同学听听,课文告诉我们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
  5.小组合作,研读:
  [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从而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6.你还知道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吗?(小组交流,指名说)
  7.展示交流
  ①课件出示“宽带网”内容及“展示台”内容并配音,调味激趣。
  ②小组内展示各自搜集的相关资料,带读自己做的词语卡、语句条。
  ③小组内评选出最优图片资料、标本,利用投影向全班介绍,并带读词语卡、语句条。
  ④展示“自然知识小报”
  [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在“展示活动”中培植自信;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补充课内,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
  8.指导写字(略)
  9.课外实践活动:将搜集到的图、文、标本、小报等资料贴在班级“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展示栏”中。

                    三至五课时:《最大的“书”》《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2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三)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
  1.指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搜集诵读一些赞美大自然的秀美的古诗或名句。为课文语言文字对学生情感兴趣的调动、感染作铺垫。
  2.从课题打引号的“书”一词切入,引读激趣:①“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文,在文中找答案,看谁找得快。②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③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伙伴对读找答案,看谁找得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自主合作读书思考的能力。
  3.通过读中悟、猜中想,进一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进行人物对话表演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或参与进去,以自己盈满激情的语态感染学生,并有意识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4.借助多媒体和过渡性语言由“神奇的自然”场景引入“秀美的自然”场景,通过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杜甫草堂的多姿多彩的情景进一步感染学生。有了以前的学习基础和情感铺垫,感情诵读《古诗两首》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教师无需作过多的讲解或渲染,重点应放在识字和背诵上;同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体味古诗与散文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美。
  5.相机进行课内“语文实践活动”,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如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互读自己找到的赞美大自然的古诗或名句;使课内学习成为课外学习的有益指导,如畅谈自己的理想,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大自然等。
  6.“识字”的集中指导可放在初读课文时或熟读课文之后。因这两课同是描写“大自然”;一个神奇一个壮美。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浓厚,应以不中断“情感线”为佳,且识字量也不大,所以,不宜放在课中进行。“写字”应放在课文学完后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六——七课时:《雷雨》+“读读背背”

  (一)学习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对了解自然知识及观察天气有兴趣。
  (二)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
  1.课前搜集并整理各种雨的文字或声像资料,感受不同雨的特色。
  2.从交流收集的资料切入,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雷雨图”,让学生猜猜图上表现的是什么雨,并说明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课文描写雷雨的语言文字。
  3.《雷雨》一课整体上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布局的,在写雷雨中时,又是按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的天气变化来安排。条理非常清楚。在读通课文之后,可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悟作者这种条理清晰的写作思路。
  4.学生自由勾画、朗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句,从中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试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在小组内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之后,播放课件,借助声像资料再次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达到通过声音、气势表现雷雨前后不同景象的朗读效果。
  5.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还要结合课后“读读抄抄”引导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6.就课文中提到的“彩虹”等,相机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方面的引导。如: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引导学生课后搜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等。
  7.《节气歌》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已经知道的节气,再把《节气歌》和后面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对照着读,了解每一行文字中讲了哪些节气,还可在课外翻看挂历,具体了解二十四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并把自己知道的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听。

                      八一—九课时:口语交际+“写话”

  (一)学习目标:积极参与交际,从中了解到更多的动物趣事,能把想说的内容写下来,再与同学交流,在交流、写话,再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说与写的能力。
  (二)组织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
  1.教师用充满感染力和诱惑力的语言简单叙述动物世界的奇妙,并播放“动物世界”光碟,让学生随录像片断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以此诱发学生说的欲望。
  2.教师进一步讲明交际的内容和范围。如: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选定要讲的内容,先在小组内谈,要求同学讲时用心听,有不明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补充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