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