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教育是同一件事情—《儿子们》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儿子们》是二年级下册三单元“妈妈”中的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才是真正地爱妈妈,爱是相互的。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一、扎实。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并且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教学生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的方法。
  二、生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三、个性。
  课后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你对三个儿子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段能说连贯的几句话,为以后写作作为铺垫。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纠正指出错误的地方。
  这环节是课堂的精彩之处,抛出问题后,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在分享学习成果时,孩子们的思维跳度很大,有的孩子说:老爷爷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所以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还有孩子说:三个孩子长得很像,看上去就像一个儿子一样。当然也有孩子说到文章背后蕴藏的教育意义,只有一个儿子帮助妈妈干活,另两个只顾翻跟头、唱歌,没有帮妈妈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学生各抒已见,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后,老师作正确的归纳:一个孩子不仅会唱歌、翻跟头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体贴劳累的母亲和孝敬母亲。
  最后追加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我在讲课中未加以处理,这样就是课文的完整性出现了残缺,这将是以后教学中要继续研讨和改进的。
  在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演、悟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