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之十四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中的一首古诗。通过描绘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孟、帆、唯”3个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型。
   2、朗读诗句,背诵诗句,默写诗句。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谈话:同学们,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诗:《赠汪伦》(师朗诵《赠汪伦》)。
   2、师问: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
   3、下面我们将进行李白文学常识抢答赛。(每人用一句话介绍李白)
     过渡:听你们说得兴趣盎然,老师也想说说,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4、展示课件,归纳介绍李白。
  二、故事引入,配乐介绍写作背景,板书课题。
   1、谈话:关于大诗人李白的故事,老师还知道一段小插曲,你们想听吗?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你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行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苏扬州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行,特地在黄鹤楼前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诗人送别朋友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吗?让我们赶快到诗中寻找答案吧!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l、初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
   2、朗读汇报。(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句,感悟读诗节奏,用铅笔画出节奏符号。老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指名读)
   5、展示课件,反馈学生画节奏的情况。
   6、请看大屏,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
   7、谁来读一读诗句?(指2--3名学生朗读)
     过渡:这么多同学都想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
   8、全班齐读。
  四、品诗句,明诗意。
  (一)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l、谈话;同学们,要读懂诗句,首先得“明诗意”,大家有什么好经验,好建议吗?(学生回忆复习学诗的方法)
    ①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
    ②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
    ③俗话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一一请教他人
    ④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⑤运用换词法,帮助理解
    ⑥展开想象,适当调整词序,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出来
   2、那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理解
     诗意,不值的地方可以问老师。
  (二)学生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1、解题
    ①全班齐读课题。
    ②展示黄鹤楼图片,资料,介绍黄鹤楼。
    ③师问:谁了解孟浩然啊,给我们介绍一下吧?(指一名学生介绍,其余学生补充)
    ④师问:这里的“之”怎样理解?谁来试着说一说?(之:往、去)
    ⑤师导:题目说的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⑥指名说题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2、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①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②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③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a、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b、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C、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④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3、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①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②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a、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b、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c、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③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④指名汇报说诗意。
    ⑤全班齐读全诗。
  五、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l、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提问: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5、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6、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7、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8、齐读。
  六、扩展延伸。
   l、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七、总结,诵读。(课件回放)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八、默写诗句。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九、你送别过亲人或朋友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板书:
            黄————————————扬
            鹤————————————
            楼————————————州
                 依依惜别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