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 心驰神往——《采莲曲》课例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具准备】
   1.CAI课件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古诗,圈划生字,读准生字。
   2.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教师相机解释“罗裙”“芙蓉”,并板贴“莲蓬”“荷叶”。
   3.再读古诗,读准读通。(多种形式练读,相机板贴“荷花”,激励学生会听乐读。)
  三、品读古诗。
   1.(CAI:荷塘风光,采莲姑娘的歌声)教师激情描述,引出第四行诗。
   2.(CAI:出示第四行)指导朗读。
     过渡:为什么只听见歌声,看不见采莲姑娘呢?请同学们读读古诗,找找原因。
   3.教师引导发现采莲姑娘穿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是一样的绿,并指导朗读,欣赏画面。
   4.(CAI:姑娘划船)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发现姑娘粉红的脸就像一朵开放在水中的芙蓉花。
   5.指导朗读第一、二行。
     过渡: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请大家再读读古诗仔细地找一找。
   6.教师引导发现姑娘划着船进入池塘里,和荷叶、荷花混在了一起,让人看不清楚。指导朗读第三行。
   7.(CAI:出示第三、四行诗)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教师描述意境,配乐范读。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3.师生配乐齐诵。
  五、课外拓展。
   1.(CAI:出示《江南》)(自由读,师生齐读)

  【板书设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  罗裙
              芙蓉  脸
              池中  人

  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古诗吗?
  生(大声地):喜欢!
  师: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我们在诗人的带领下,从古诗中领略过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欣赏了柳枝的婀娜多姿,感受到了枫叶的红艳灿烂。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诗——《采莲曲》。
  师:(板书课题)“莲”是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谁能读准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师:《采莲曲》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120页,自由读读古诗,再把双横线中的生字圈划出来,大声地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多读,读准字音)
  师:(出示字卡:罗、裁)这些生字朋友谁认识?(重点指导读准“裁”字)
  生1:cái裁。
  师:你能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读准这个字吗?
  生1:“裁”是平舌音。
  师(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很对。还有谁读得准?
  生2(大声地):cái裁。
  师:平舌音咬得准,声音也很响亮。
  生3(更加洪亮):cái裁。(师向他竖起大拇指)
  师:全班一起读。
  生(齐声):cái裁。
  师(出示“莲蓬”字卡):去掉拼音小帽,谁会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教师相机贴“莲蓬图”)
  师(出示写有词语的“荷叶”卡片):生字会读了,这些词语谁会读?
  (依次出现“荷叶、芙蓉、两边开、看不见、一色裁、乱入池中、罗裙”等词语,指多名当小老师带读,教师相机板贴“荷叶”,并相机解释:“罗裙”——是用丝绸裁剪制作出来的裙子;“芙蓉”——在诗中指的就是荷花。)
  师(指黑板):大家看,“池塘”里有荷叶,有莲蓬,还差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荷花!
  师(出示荷花):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老师就请谁用荷花来装扮池塘。大家先自由大声地读读吧。
  (学生迫不及待地自由练习读古诗)
  师:请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对了,请你夸夸他;没读对,请你帮帮他。(同桌互听互读,教师巡视)
  师: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整首诗?
  生1:读古诗。
  师:谁来评一评?
  生2:他的字音都读准了,就是不够流利,中间卡了好几次。
  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而且评得有理,不仅能肯定这位同学的优点,还能提出建议,就请你来装扮池塘。
  生2:(把“荷花”贴在“池塘”里)
  师(面对生1):你能再读一次吗?老师相信这次一定比上次读得好。
  生1:(读古诗。准确、流利)
  师:真棒!还有哪位同学想读?
  生3:读古诗。(准确、流利地朗读,而且声音洪亮)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4:她读得很好,每个字都读准了,句子读得很通顺,而且声音响亮。
  师(把“荷花”递给生3):请你来装扮池塘吧。(生3高兴地上台贴“荷花”)
  师:下面我们来个小组赛读,怎么样?(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饶有兴致地赛读古诗)
  师:两组同学不分上下,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古诗吧。(学生大声齐读)
  师:同学们的古诗都读得很准确、很通顺,瞧,荷花向你们张开了笑脸呢!(教师贴“荷花”)现在,我们就到池塘边去看看吧!
  三、品读古诗。
  师(CAI:荷塘风光):看,池塘里,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片连着一片,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有的全开了,有的是个花骨朵,有的还露出了黄黄的小莲蓬,多么迷人的荷塘风光啊!
  师:(CAI:采莲姑娘的歌声)听,这歌声多好听啊!原来,池塘里还有人呢!这就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师:(CAI:出示第四行诗句)谁来读读这一句?
  生1:读诗句。(强调“有人来”)
  师:池塘里真的是藏着人呢!本来满眼尽是荷叶、荷花,突然听到歌声,该是多么惊奇啊。谁再来读读?
  生2:读诗句。(强调“闻歌”“始觉”)
  师:你真的是大吃一惊呢!还有谁想读?
  生3:读诗句。(语调柔美动听)
  师:我听出来了,你不仅感到惊奇,还被美妙的歌声所陶醉呢!
  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吧。(学生齐读)
  师(指大屏幕):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大家读读整首诗,找找原因吧。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与学生交流)
  生:因为姑娘穿的罗裙跟荷叶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板书:荷叶罗裙):你是从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一行诗中的“一色裁”知道的。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诗中的关键词“一色裁”,就知道了罗裙和荷叶的颜色是一样的。理解关键词语读懂诗句,这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师(CAI:出示第一行诗):谁来读读这行诗?
  生1:读诗句。(语气平淡)
  师:姑娘穿的罗裙和荷叶是一种颜色呢!(教师强调“一种颜色”)你能再试试吗?
  生1:再读诗句。(强调了“一色裁”)
  师:荷叶、罗裙绿得一模一样,让人难以分清。(望着另一名学生)你想读吗?
  生2:(点头)读诗句。
  师(欣赏地):荷叶是绿的,罗裙也是绿的,就像是从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
  (指多名学生美读诗句)
  师:(CAI:姑娘划船)快看!采莲姑娘划着船过来了,她们穿的罗裙,真的和荷叶是一样的绿呢!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沉默片刻,有学生激动地举起了手)
  生2:姑娘的脸和荷花都是红扑扑的。
  师(惊喜地):你说得太好了。(板书:荷花脸)姑娘粉红的脸多像一朵开放在水中的芙蓉啊!
  师:(CAI:出示第一、二行诗)谁能美美地读?
  生1:读诗句。(强调“两边开”)
  师: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真漂亮!
  生2:读诗句。(很有感情)
  师(高兴地):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那美妙的情景呢!请全体女生读。(女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