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教学设计之一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内,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因此,我在设计上注意时间上给予保证,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平等地对待学生。创设情境,以读为本。面向全体,着眼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裁”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描写荷塘采莲的课件,配乐录音带,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教学过程:

  一、“猜莲花”,感知古诗大意
   1 、猜谜引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请打一植物名。学生猜。
     师:对,是荷花。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采莲曲》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王昌龄写的。(齐读诗题)他生前就负盛名,你们想读好这首诗吗?那就跟我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一幅美景吧! (课件出示诗人图像并配上古乐)
   2、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美丽的荷塘,一群少女划着船从远处悠然而来。)
      引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荷叶、荷花、少女、船)
    (2)初读古诗。
      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景色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引导想象。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想象到了些什么。
  二、“读莲花”,感悟古诗韵律
   1.听录音感知。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2、自由练读。
     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学生自由读诗。
   3、指名读。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裁。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小组读。
     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那请你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
   6、全班齐读。
  三、“说莲花’,再现古诗意境
   1.指导第1、第2句。
    (1)指名读诗的第1、第2句。
    (2)看课件。
      师配乐叙述: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绿罗裙融人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3)引导练读。这么美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生比赛读。
   2、指导朗读第3、第4句。
    (1)看课件。
      师配乐叙述: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
    (2)角色体验。
      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恬静啊,如果你是诗人王昌龄,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呢?
    (3)指名反复读。引导学生读出欣喜的语气。
    (4)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
  四、“诵莲花’,领悟古诗情趣
   1.教师激情叙述。
     瞧,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人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此时此刻,难道你不想吟诗助兴吗?
   2、指名背。
     老师给你们配上古筝曲《出水莲》,谁来和着音乐背诵这首诗?
   3、同座背。给你的同座背诵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体会。
   4、集体背。还有谁想试试?有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背诵,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全班大部分同学会站起来集体背诵)
  五、“咏莲花”,吸取古诗精粹
    补充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拓展练读:同学们学得很好。古代许多咏莲的作品都脍炙人口。老师从其他地方选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全班同学可自读、可同座读、可几个人讨论。)

  板书设计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