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和青藤》教学反思之二
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松树和青藤》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松树和小杉树都看到了美丽的大海。为了看大海,幼小的青藤请求杉树扶它一把,可杉树却不耐烦地拒绝了。后来,青藤在松树的热心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课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我在教学《松树和青藤》时着重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鼓励、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握童话中的“人物“特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以读代讲,读中理解人物个性,读中明白事理。对同样一句话,展示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运用到朗读中,让课堂的朗读精彩纷呈。在个性化朗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感受力。
如:学生在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后,我抓住“微弱”这个词语,提出问题:从小青藤微弱的回答中,你觉得这是一根怎样的青藤?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放到朗读当中去,这样,一个弱小、可怜、羞涩而又有礼貌的“青藤”形象已经跃入我们的脑海中。在本段教学中,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读活了,学生有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其实是和他们本身的生活体验及性格特点分不开的。做为老师,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鼓励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个性化的朗读,并不是听任自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抓住“人物”特点,再加上个人理解,读得合情,读得合理,在读中展示“人物”性格,在读中深化“人物”情感。
二、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松树和青藤》一文,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杉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不耐烦”、“俯身”,对比朗读体会小松树和小杉树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三、激活创造思维,锻炼说话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课文第七自然段,小青藤在看到大海时,兴高采烈地描述了它看到的美景。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号是表示还有很多美景小青藤没有一一描述了。然后我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模仿小青藤,用“啊,太美了,我看到了()的,()的,还有‥‥‥”这个句式说说你所看到的美景。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松树和青藤》教学反思之一
下一篇:松树和青藤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