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入口”的奠基工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司机,他们家新分了房子,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就给儿子钱,让儿子不管什么书先买些回来,并说:“有了书往书柜里一摆,客人来了也就不会小瞧咱们了。”面对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附庸风雅的心态,人文阅读会不会变成人们敬而远之的高雅?会不会在这一代孩子中失去?反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她以自己的慧眼在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解决这一教育难题。
苏教版“国标本”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的习惯篇,其主旨非常明确:
其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家族,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者德·多金教授对205名具有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儿童都在学龄前就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使他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当学习者掌握了560个最常用的汉字时,就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80%的内容;掌握了张敬义1367个汉字,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95%的内容;掌握了2400个汉字,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99%的内容(见戴昭铭《语文教学诵读法原理探析》)。“国标本”一、二册共安排生字747个,其中要求写的434个,只要求认的313个。从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小学生已有认识747个字做基础),适时、科学、可行,对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儿童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
儿童时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给儿童打好语言的基础,是关键的关键。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内部言语机制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无声思维正在发展当中,需要通过朗读时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把书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再者,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形成多种通道的暂时联系,加强了大脑皮层的痕迹,以增强记忆。本册安排此项内容,意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精读博览、对有积累价值的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的习惯。“幼学如漆”,少年儿童的记忆是石板上的雕刻,永生不忘。可以这样说,朗读与背诵是低年级儿童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法。
第三,着眼于明天的发展,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一个人想学而有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生长果”》一文中谈到:她从小便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小便爱看书,“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她如饥似渴看“香烟人”小画片。“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习惯篇”安排在“国标本”的开篇,相当于一本杂志的卷首寄语,包孕着编者的良苦用心,不能顺手翻开,凭蜻蜓点水之功,草草从事,而应破解、发掘编者的思想、观点要意利用好教材资源。
“习惯篇”共有五页彩色插图。第1页有两幅小图,第2、3页和第4、5页均为通版,两个通版各有五幅小图。其中第1至3页插图的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插图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
“习惯篇”的内容均是由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示出来的。有的明示朗读、背诵的姿势,有的暗示朗读、背诵的方法,还有的提示课外阅读的途径……这些插图点面结合,内外融合,特别是一个个人物,感情丰富,活灵活现,或神情专注,或兴趣盎然,或一丝不苟……看着这一幅幅可观可感的图片,既可以聆听琅琅的读书声,又可以领略读书的愉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读书,给他们无限丰实的知识;读书,给他们正确深刻的思想;读书,给他们真挚细腻的情感;读书,给他们鲜明完善的性格;读书,给他们无比愉悦的美感;读书,给他们编织语言的艺术。
通观“习惯篇”的五页插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示范性。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当然,读书背诵也应有正确的姿势,教材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朗读时就应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自然平放桌上,眼睛与书本距离33厘米左右;背诵时应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桌上,目光平视、神情专注;在公共场所读书要文明守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背姿势,养成好学、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指向性。“学会学习’’是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对于孩子来说,既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比如,朗读就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要字字人目,句句过心,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精神要专注,要一边读一边想。再如,读书学习,既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合作学习等。
三是拓展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习惯篇”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让优秀的儿童读物灌溉儿童的心灵。此外,苏教版“国标本”低年级所有课文的课后作业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真是前有安排,后有落实,反复历练,将日久成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一)以图为师,模仿练习。
俗话说:“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插图作为观察的对象,教学时不应当成看图学文来教,应简化处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目的进行观察和模仿,让儿童在形象中学(观察),在情趣中学(模仿),在实践中学(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读背演练)。先抓外显的,激活学生以前的读书经验,落实正确的读、背姿势,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再抓内隐的,从情感态度的纬度来抓,唤起儿童的学习需要,落实“勤”与“乐”;最后抓养成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阅读。“心有灵犀一点通”,灵活的教学方式能把“凝固的图画”转化为学习资源,学生从那一幅幅充满智慧的眼神和一张一合的双唇中感触到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二)加强指导,行动鞭策。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单靠“习惯篇”安排的几课时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
1、加强指导。教师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可以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利用晨读时间,语文教师要认真负责,积极指导。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篇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背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
2、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情况,采用表扬和婉转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育人之妙,存乎一心。
学生读书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既需要“以图为师,模仿练习”的入门指导,又需要“加强指导,行动鞭策”的反复历练,更需要“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净化与提升。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为什么嗜好读书的人能目不交睫、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因为他双眼迅速地扫描,头脑活泼地与作者对话,他神游物外,进人一个物我两忘的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立读书之志,享受读书的快乐。此外,学校要创设浓浓的文化氛围,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开辟读书廊,开放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图书架,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家庭与学校也要拧成一股绳,实现校内外的联合。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应成为爱读书的人,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师生一道精神漫游,从书内走向书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教师要精心、耐心、有恒心。
有位学者说:“在民族文坛上最高声的发言人,在其年轻时代他都是一个默默的自觉的读书人。”“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是培养“读书人口”的奠基工程。但愿用上这套教材的孩子们都能成为默默的自觉的读书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