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前谈话:
  师:咱们班哪位小朋友唱歌最好听呀?
  许多学生生手指一女生,师请她唱了一首《送别》,歌声悠扬动听。
  师(第一个鼓掌,赞许地看着她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膀):唱得真动听,你将来可以当歌唱家!谢谢你!
  师:和小朋友们学了一节课,对孙老师印象怎么样啊?
  生:孙老师上课很有意思。
  师:谢谢你的鼓励!
  生:孙老师写字非常漂亮。
  师:谢谢!孙老师的字还不够漂亮,还得再练。
  生:我们说错了,孙老师还表扬呢!
  师:你害怕说错吗?(生:不害怕!)对了!这节课,你们说错了,孙老师还表扬。
  生:孙老师上课喜欢竖起大拇指。
  师(向该生竖起大拇指):你观察很仔细,向你竖大拇指!
  师:我也说说对小朋友们的印象吧。大家发言特别踊跃,表现得非常聪明。希望大家这节课也能踊跃发言,好吗?
  生:好!
  师:以前咱们上课大都在教室里,现在咱们在这个陌生的大厅里,还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后面听课,感到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声音不够响亮,看来还是有点紧张,大家回过头来看一看听课的老师。(学生转身看后面的老师,感到很新鲜,有学生笑了出来)想笑就笑一笑吧。(不少学生笑了起来。)
  师:还紧张了吗?
  生:不紧张!
  师:这次声音比刚才响亮多了。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
  师生问好。
  [评析]:许多特级教师都有课前与学生谈话的习惯,有人认为这是“作秀”。我不这么看,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和教者亲近,从而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前与学生谈话是必不可少的。轻松幽默的闲聊,能迅速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齐读课题,复习旧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棋》这一课,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题。
  生:学棋。
  师:谁能说说,课文里讲的是谁跟谁学下什么棋呀?
  生:课文里讲的是两个学生和秋学习下围棋。
  二、引导质疑,导入新授。
  师:那为什么要跟“秋”学棋呢?谁能用课文里的话告诉大家?
  生:读第一小节。
  (打出幻灯第一小节。)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一小节,看能不能把秋的名气读得更大一些?
  一生读得不太有感情,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刚才“秋”仅仅是在丁伙镇有名,现在秋的名气到了江都市了,谁能读得让
  全省的人都知道秋的名气。
  再指名读,非常有感情。
  师:现在“秋”的名气真的到了省里了。咱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下,全国的人都知道“秋”是一位下棋能手了!
  [评析]:指导朗读要力求巧妙,“谁能将秋的名气读得更大一些”比“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更有启发性。
  师:都说“名师出高徒”,后来秋的这两个学生是不是都成了出色的棋手呢?
  生: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最后一小节。
  打出最后一小节幻灯。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一节。
  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一段,有问题要问吗?
  生:为什么跟同一个老师学习,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的棋
  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呢?
  (师板书:“?”)
  [评析]:启发学生质疑出一个统领全课的大问题,比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更有价值,而且使得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形散神不散。
  三、读演结合,研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很会动脑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小节里,请小朋友们好好地读一读第二小结,读好了,答案自然就有啦!
  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师:读得怎么样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因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下棋,而另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走神儿。
  师:说得真好!(擦去“?”)看来大家是读懂了,咱们学习课文,光读懂课文还不行,还得读好了,有信心读好吗?(生:有!)好!谁先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学棋的情景。读哪里知道吗?
  (指名读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师板书:专心致志。)
  师:这个词的意思懂吗?谁能看着图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出示幻灯插图1)
  生结合挂图说意思。
  师:谁能用课文里的话告诉大家“专心致志”这个词的意思。
  生读课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幻灯第二段第一部分。打出“专心致志”四点。)
  师:不知道小朋友们发现没有,这个学生的专心致志主要体现在三个动作上,能找到是哪三个动作吗?
  生:是“听”、“看”、“问”。
  (幻灯给三个字加点)
  师:对了!下面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看看怎么读才能把这段读好,读到什么效果呢?要让别人一听就能知道你已经懂得“专心致志”这个词了,明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看来大家都明白“专心致志”的意思了,老师现在看一看,哪位同学上课最专心致志。其实,“专心致志”不仅要耳朵听、眼睛看、嘴问,最重要的还是要动脑子思考。
  [评析]:这也是一处巧妙的朗读指导,不说“读得有感情”,而说“读到别人一听就明白你懂得专心致志这个词的意思了”,这样的指导因为富有启迪性而高效。
  师:那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呢?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幻灯片第二个学生学棋的部分。)
  指名读。
  师:如果说前一个学生学棋的态度可以用“专心致志”来形容,那这个学生学棋的态度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
  生:“走了神儿”。(板书:走了神儿)
  师:谁能看着图说一说什么叫“走了神儿”?
  (幻灯出示插图)
  生结合图说意思。
  师:书上描写这个学生“走了神儿”的这段非常精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过一会儿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把“走了神儿”的样子表演出来,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师:哪位小朋友读得好就请哪位小朋友来表演。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走了神儿”的样子。生根据课文里的内容指导。
  师手伸向到讲台前表演的学生作握手状: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胆怯地伸出手同老师握手,说姓名。
  师微笑:认识你很高兴。
  生:谢谢!
  师:我说认识你很高兴,你该怎么说呀?
  生:认识你也很高兴。
  [评析]:打招呼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缓解上台学生的紧张心情,使课堂气氛活泼,其乐融融。
  师:其余的小朋友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对他的表演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看书,要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其他学生有的根据书上的内容提表演要求,有的鼓励他不要紧张。
  [评析]:本来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再一次认真读书,后面学生对表演者消除紧张心理的劝慰为课堂增色不少
  生表演,师:你在干吗?哪里有天鹅?你呀!上课要注意听讲。
  师:同学们对他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生谈意见,一致认为他演得不够好。
  [评析]:此时如果收尾,可能后面就不会拖堂了,但是这一环节就成了一个低效环节,于是决定再演一次。
  师:小朋友们还愿意再演一次吗?
  生:愿意!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这一部分,马上再请一位小朋友表演。
  生读书,接着又请了一位学生表演,效果很好,其他学生一致认为他演得不错。
  师:看了表演,我想大家对“走了神儿”这个词体会得更深了,小朋友们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得特别有感情。
  生再次练读。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读一读?
  生读到“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没有什么感情,师示意其停下来。
  师:听你朗读了这一句,我似乎看到的不是美丽的天鹅而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麻雀飞过来了。听老师读一读。
  师有感情地范读,让全班学生都练着读一读。
  让该生再读一次,很有感情。
  师:对了!这才是一只天鹅飞过来了呀!
  再指名读,读到“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一句也不太有感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