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2)(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3)齐读课题。
   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4)
   1.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5)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4.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jìn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失)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
   2.“更上一层楼”这里表示“再、又”。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5.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
    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课件出示11)
   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
    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1.确定感情基调
   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诗。
    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
  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依:
     穷:
     目:
     鹳:
     欲:
   2.交流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开始练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白日_山尽,__入海流。
    欲_千里_,更上一_楼。
  2.带着动作将所学古诗背给家长听。
  3.为古诗配上美丽的图画。

  参考答案:
  1.依黄河穷目层
  2.(自己设计合理的动作加入古诗里,合情合理即可)
  3.(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画上美丽的图画)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  高瞻远瞩

              第二课时 鹿柴

  【教学目标】
   1.会写“返”“景”“照”3个生字,会读准“鹿”“柴”“苔”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教学素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1)
   2.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鹿柴,
    小朋友们鹿柴的风景怎么样?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曾来过这里,看到哪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板书:《鹿柴》)(课件出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