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因为是孩子们喜欢的事,所以人人做得很投入。课前,“老师”们精心“备课”,寻找古诗,查阅资料;课内,“老师”们认真“教学”,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课后,“老师’们欢聚《小小诗会》前,欣赏伙伴作品,相互商榷“教艺”,推敲排版效果,真是教学相长也。正因为这样,古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两课时的容量不再是两首古诗,而是比较轻松地学到了一组古诗。其中,更是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在似乎是游戏的教学活动中人人有所收益,人人有所提高。
  (4)尝试“小主编”角色
  在当今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大量搜集信息的同时编制各类小报。在这时,人人都是“小主编”,学习《白银仙境的悲哀》,学生编制了《环保小卫士》小报;学习《迷人的树袋熊》,学生编制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报;学习《摇花船》、《扬州茶馆》、《泼水节的怀念》,学主们编制了《中国民风民俗》小报,等等。小报的编制有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有补充某一课教学内容的,也有一个单元的知识归纳和整理;有摘抄的文章也有自己的作品,并配有相应的画面。编制小报、处理信息,需宴广泛阅读,需要对课文及其它读物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表达形式,因此,尝试“小主编”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意识的过程。
  (5)尝试“小作者”角色
  叶圣陶先生普经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他认为;掌握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了解教材内容,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起码标准”,而通过教学,在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然而,作文又是一件使学生头痛的事。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我们不仅注意选择教材,选择读写结合点,更注意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在“大作者”风范感染下,尝试“小作者”角色。教学《奇妙的橘子皮》时,让学生细读描写橘子皮的奇妙之处,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生活中的奇妙发现。最后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学着书上的写法,写一篇《我的探索》。教学《迷人的树袋熊》,让学生读懂课文写法上的不同,一是作者的叙述,一是树袋熊的自述,学懂后,让学生也试着一自述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自述》。这样学生既学懂了课文,又自己学会了写作。教学《赵州桥》,让学生读懂读好在记叙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的时候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介绍的,也试着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物件,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叙述具体。
  学习课文“例子”,尝试“小作者”角色,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表述,这是模仿习作。它既符合小学生爱模仿的天性,也满足了学生的发表欲。同时,由于有范文作例,难度降低,成功机会增大,学生从自己写作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信心,习作的心理障碍也就减少了不少。
  3、扩大教学空间,学生学习宽泛有了后劲
  当今之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学习语文的时空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自然也不再局限于一本教材。开阔学习时空,拓宽学生视野,创设语言实践活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中,不仅重视课前“尝试”,让学生“带着教材走进课堂”,而且比较重视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出教室,走上社会”,意在让“小马”们在课后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继续尝试“过河”。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场,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在于信息高速流通和大量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个体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也将决定着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一定知识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懂得自身潜力开发的意义和可能,才能学会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才能适应这个信息社会。这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尝试“信息员”工作,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迷人的树袋熊》,指导学生搜集关于树袋熊生活习性的资料;教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搜集巴金生平、“鸟的天堂”近况,以及设计导游词、怎样使“鸟的天堂”更美丽等:教学《赤壁之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曹操、周瑜、黄盖的各种信息,搜集三国时期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故事;教学《家乡的桥》,指导学生搜集松江的古建筑、古文化资料等等。
  学习语文的时空扩大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敞开了学习语文的内因大门。同时,课外的广泛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所学,也因见识增长而加速了语文能力的提高,长期如是训练,“使其趋向于鼓舞,心中喜悦”,“日长月化”,“其进不能己”。
  “让小马试着自己过河”本身是一种尝试。它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行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后运用中自觉充实、巩固课内所学;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内学习中积极担任各类角色,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尝试,带来了成果,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做到“既做加法又做减法”,保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学习负担;如何进一步加大学生课堂活动的力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何设计真正意义上的弹性作业,以适合个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等。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教学研究将随之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我们也将继续为之努力。